阔别餐桌30多年蓝村大米"重出江湖"受市民热捧(图)

2013-10-31 15:37   来源: 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目前蓝村水稻的种植、收获已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



  文/片 本报记者 周衍鹏

  “肥沃”的盐碱地、充沛的大沽河水,外加从日韩引进的高质量水稻种子造就了近几年来最金黄、最香的蓝村大米。历时3年时间的不断摸索,阔别岛城餐桌30余年的蓝村大米不光种植面积突破千亩大关,立体化种植模式下的大米产量和价格均创新高。

  种植面积突破千亩大关

  日前,记者乘车来到蓝村大米种植基地,尽管稻田里的绝大多数水稻已经收割完毕,但空气中仍弥漫着一阵阵沁人心脾的稻米香气。在晾晒稻米的场地内,两位村民正在翻动着脱粒的水稻。“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强多了,明显感觉稻穗的分量重了不少。”其中一名村民告诉记者,不光产量高了,稻子的质量也特别好,来拉货的客人没有不夸的。

  据了解,新蓝村水稻只扎根了3年的时间。在2010年之前,因为种植基地的土地大都是盐碱地,不适合庄稼生长,基本上都被荒废了。2010年,孙海祥、徐立德等5人合伙出资成立了青岛青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承包了蓝村原本荒废的800亩土地,全都种上了水稻。此后几年时间,蓝村水稻的种植面积逐年递增,今年更是首次突破一千亩的大关。

  青香合作社社长徐立德告诉记者,蓝村大米之所以出名,最关键还是看土地。蓝村这一片盐碱地的PH值在7.8到8.1之间,最适合水稻的生长。经过几年的摸索,今年青香合作社的水稻种植已经逐步走上轨道。

  没等开镰就已接到订单

  除了土地因素,优良的稻种、绿色无污染的有机肥、大沽河水的灌溉也是造就蓝村大米优良品质的关键因素。徐立德介绍,今年合作社从日韩引进了生长期更长、营养价值更高的优质水稻种子,同时施以从日本进口的有机肥料,改进了种植习惯,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促成了今年蓝村水稻的大丰收。据粗略统计,今年蓝村大米的总产量能达到80万斤左右,比去年提高30%。

  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合作社的大院里停了不少车,一打听都是慕名来买正宗蓝村大米的。“之前有朋友送过一盒(蓝村大米),家里人吃了以后都说好,所以我今天特意开车来买一些,准备回去送给亲戚和朋友。”家住崂山区的高女士驾车60公里到这里来买大米。

  “中秋节前夕,第一批水稻还没收,就已经接到大批订单。”徐立德告诉记者,蓝村大米吸引了周边区市不少个人和企业前来购买。据介绍,根据规格不同,蓝村大米的价格不同,为每斤10元到近20元不等。

  发展立体化养殖、旅游农业

  “前两年都只是单纯种水稻,今年我们又效仿南方的立体化农业种植模式,特意拿出100亩稻田作为试验田,放养一些鱼、蟹,不仅水稻的口感更好,还能吃到肥美的螃蟹,一举两得。”这种尝试立体化种植方式的提议者、同时也是合作社领头人的孙海祥,在蓝村大米的种植、经营方面,有着他自己一套独特的见解。

  除了尝试立体化农业,孙海祥还提议划出来一片稻地,专门承包给城里人,每到周末,城里人可以驾车来这边,体验原生态的乡村生活,这也受到了游客们的欢迎。

   [编辑: 林永丽]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