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青岛信号山的往事:一山高下尽红楼(图)

2014-04-08 09:2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信号山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海拔98米,面积6.3公顷。此山原名大石头山,德占青岛时期在山上建有信旗台,专为船舶入港时传递信号,故得名“信号山”。



  1931年,红学家俞平伯来青岛游览时,曾为信号山题写过一首诗:“故人邀我作东游,可惜年时在早秋。三面郁葱环碧海,一山高下尽红楼。”而随着天气转暖,这座位于青岛近海的小山头又吸引来了不少游人。登上那红色的蘑菇楼,俯瞰山下的“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我们可以领略到这座城市的壮阔与风情。然而在100多年前,这座小山上曾有一块刺痛国人内心的“占领青岛纪念碑”。而直到上世纪80年代,山头还留存着当年用以指挥船只的“德国信号台”。这座海拔不足百米的小山到底记录着怎样的青岛往事?当年荒芜的“大石头山”又是如何变成今日“空中花园”的呢?我们一起来探访信号山的往事。

  山顶曾有青岛最早的无线电台

  “这座山以前没有什么名字,非常荒凉,都是石头,所以老百姓叫它大石头山。后来德国人在山上修了信号台,才开始有了信号山这个名字。”青岛文史学者鲁海介绍,这座位于市南区的小山起初并没有什么故事,然而历史的巨变却在这座小山上刻下了特殊的记忆。

  1897年11月,德国殖民者进攻青岛。从海上袭来的德军登陆不久,便攻占了这座荒芜的“大石头山”,并以此作为制高点,胁迫驻守此地的清军撤离。1898年3月,清政府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青岛正式沦为了德国的殖民地,这座山也开始有了新的名字。“我查到资料,这个山一开始叫‘特鲁泊山’,后来叫‘迪特里希山’,这两个人都是当时侵占青岛的德军将领。”专注于研究德占青岛史的袁宾久介绍德国占领青岛不久,开始在这座山上修建了一座信号台 ,用以指挥船舶进出胶州湾。之后,又在该山脚下修建总督官邸(迎宾馆)。

  而从遗留的历史照片来看,这座“信号台”其实是一座二层的小楼,外墙用石头砌成,造型有些像碉堡。“这个信号台发信号不是咱们现在想的那种电子信号,而是通过挂旗帜来指挥。”鲁海说限于当时技术条件,这里使用了“旗语”作为指挥信号。也因为这个原因,这座山又被老百姓称呼为“挂旗山”或“旗台山”。当时在青岛的英国人F·帕默曾于 1910年写下了自己见到的信号山:“山上的信号有这样几种:三角形的顶尖向上表示由北方开来一艘轮船,三角形的顶尖向下表示由南方开来一艘轮船,四角形的旗是表示有一艘帆船,小红旗表示一艘有固定航期的邮轮。而如果升起一个球形标志,则表示有一艘军舰要到达……这些信号下面的旗帜则表示船舶的国籍。”这些变化莫测的彩旗,不仅成了山上的一大特色,甚至成为当时的青岛一景,吸引了不少人坐在海边观看,成了真正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除了旗台以外,德国人还在山上建起了青岛最早无线电台。到了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主权后,这里被正式定名为“信号山”。不过,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山上老旧的“信号台”早已荒废。著有《青岛旅游业的演进》一书的高玉玲介绍说,直到上世纪80年代,青岛市政府才决定开辟信号山等十个山头公园,并在山上广种花草绿树,修建起如今标志性的三个红色蘑菇球。“这三个红球建筑象征三把火炬,也是传递信号的意思。还有导游为了吸引游客,把这叫做‘空中花园’。”高玉玲介绍说这三个红色蘑菇建筑大小不一,功能也不一样。其中最高的一号楼是一座旋转观景楼,游客可以进入俯瞰城市美景。而最低的三号楼则安装着邮电局的微波通讯设备。

  “迪特里希石碑”之谜

  “右侧有一条路,直通总督官邸或信号山。在上山的途中,可以看到刻于山上的迪特里希纪念碑,这是为了纪念占领胶州(1897年11月14日)而建立的。”

  ——1910年,F·帕默,《青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青岛 往事 信号山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