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在青岛的文学地图:记录老舍在青的那三年

2014-07-15 10:0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第二幕:择地而栖

  时间:1934年9月下旬~1935年底

  地点:原莱芜路和金口二路

  代表作:《樱海集》

  老舍故居遍布海内外,除了北京的老舍故居外,重庆、济南等地都有老舍的寓所,就连伦敦也已确立——伦敦西部靠近诺丁山的荷兰公园内的圣詹姆斯花园31号,其中“老舍”两字由老舍夫人胡絜青生前亲笔题写,英国750块文化遗产保护牌中首次出现了中文。

  青岛也是如此,黄县路12号的“骆驼祥子博物馆”是公认的老舍故居,其实在搬到这里之前,老舍搬过四五次家。他在青岛的第一个寓所,是在莱芜路(今天的登州路10号)。1934年9月下旬,从济南来到青岛,经山大校长赵太侔事先协调,老舍夫妇带着女儿舒济落脚在山东大学的西北处,也就是今天的莱芜二路与登州路的交界处,在这里住了三个多月,度过了青岛岁月的最初时光。

  关于这里的记录因为时间太短,并不多,1981年3月,老舍夫人胡絜青曾来到青岛,站在他们在青岛的起点上,她思绪万千、百感交集地说:“1934年的初秋,我们全家从济南到青岛,住在山大身后的一座洋式平房里,这所房子,当时位于莱芜路,现在是登州路10号甲。如今的这一带,已是楼房成片,人口稠密的所在了;四十多年前,却比较空旷,我们一家孤零零地住在这里,四周没有多少人家,不甚方便。”近日记者再次走访了登州路10号,这里熙熙攘攘,大小店铺林立,行人穿梭来往,好不热闹。平房?难觅其踪,早已化作瓦砾,铺垫在楼宇之下。不过,当年的景象显然有些凄凉,人少不便和离海颇远使得老舍一家只在此地停留了3个多月,便另觅他所了。老舍留在这片高地的文学作品很少,主要是因为忙于山大的教学,无暇创作大量作品。

  寻觅中,金口二路的一座小楼(今金口三路2号乙)吸引了老舍的目光,此地东临汇泉湾,西望青岛湾,南面是海滨公园(现在的鲁迅公园),置身花海,风景优美,实属宝地,甚契合老舍的创作心境。在《樱海集》的序中 ,老舍这样描述新家:“开开屋门,正看邻家院里的一树樱花,再一探头,由两所房中间的隙空看见一小块绿海……大门向东,楼本身是南北向。房东住在楼下,我们住在楼上。楼上除去厨房、厕所,还有四间:有阳台的一间是我们的卧室,隔壁是书房……”从书房西窗能够眺望大海,这座小楼曾经出现在吴伯箫和臧克家的回忆中。优美的环境,给予老舍创作灵感,在“樱海雅舍”里,他作品丰富,创作出短篇小说《上任》《牺牲》《柳屯的》、中篇小说《月牙儿》等,编入《樱海集》中。独子舒乙也出生在这里。巩升起告诉记者,在搬入黄县路12号之前,老舍还曾经搬过两三次家,时间都很短,“加起来也就一个多月,具体的地点已经无从考证,但主要是在小鱼山周边”。

  第三幕:小楼里大世界

  时间:1935年底到1937年8月

  地点:黄县路6号(今黄县路12号)

  代表作:《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

  “终生难忘黄县路6号!”1981年,胡絜青回到黄县路寓所,掷地有声地说出这样一句话。显然,她的脑海中映入的是在此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在今天的我们听来,带有一种难以言表的酸楚,泪水不由得溢满眼窝。

  老舍住在这里的时间并不长,由1935年底住到1937年8月13日,大概也就是600多天,普通的小楼,本可以淹没在岛城的红瓦绿树当中,然而鸿篇巨作《骆驼祥子》的问世,让这里散发出夺人的光芒。记者沿着老舍的脚步,在黄县路徘徊。黄县路不长,且拐弯抹角。其实在来之前,对这条路早有耳闻,随着国立青岛大学的开创,这一带成为大学校长和教授们的栖居地。虽有争议,不过鲁海还是认为国立青岛大学的首任校长杨振声的故居在这里,赵太侔、校医邓仲存也住在同一栋楼上。在这周边,名人故居分布得错落有致,一座小石桥连接起他们之间来往和交流的要道。这里叩击的人文足音已经远远超越了有限的距离。

  黄县路12号是老舍在青岛时最后一处住所,也是唯一保存下来的故居旧址。在这栋二层小楼房,房东住楼上,老舍一家住一楼的四个房间。1933年到1935年,二楼的住客中有几个孩子,竟是日后的“艺坛三兄妹”:黄宗江、黄宗洛和黄宗英。1936年初,老舍辞去教职,专心做起了“写家”。《骆驼祥子》是他当职业写家的头一炮。故事源自于山大的一位同事讲的一个人力车夫“三起三落”的故事。“老舍很好客,经常会邀请朋友甚至是下层劳工到他家,其中就包括人力车夫,故事的细节也来自于他们。有邻居问老舍,这些都是你朋友吗?老舍说他们不但是我的朋友,还是我老师”,巩升起说。像老舍所说:由于专心,由于思索的时间长,由笔尖滴下来的是血和泪。不想,《骆驼祥子》一炮而红。

  老舍说,在山大教学让他在经济上度过了“黄金时代”,辞职则让他一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加上胡絜青为了照顾两个孩子,也辞去了市立女中的教职,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老舍的身上,于是他开始向《宇宙风》杂志投稿,没想到他却迎来了创作的黄金时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胡絜青回忆,在黄县路居住的这段时间是老舍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时期,在这里,他留下了40多篇作品,其中包括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文博士》、散文《想北平》等代表作。

  老舍心目中有“理想家庭”,在黄县路的生活让理想照进了现实:“深明大义”的妻子“每日有清茶,每日有微笑”,儿女绕膝,虽阻碍他“成为莎士比亚”:“我刚想起一句话,在脑中盘旋,自信足以愧死莎士比亚,假若能写出来的话。当是时也,小济拉拉我的肘,低声说:‘上公园看猴?’于是我至今还未成莎士比亚”。却能带给他灵感和思索:“小孩使世界扩大,使隐藏着的东西都显露出来”(《有了小孩以后》)。

  现在,这里已经变成“骆驼祥子博物馆”,这个名字是舒乙的创意。在舒乙先生给青岛的信中提到,在俄罗斯有个以歌曲取名的“喀秋莎纪念馆”就很好,非常有名。于是借鉴。馆内有鲁海捐赠的胡絜青的信件和画作。1979年鲁海着手写《老舍在青岛》时,就与胡絜青建立了联系,鲁海抄录了老舍在《青岛民报》“避暑录话”上刊发的几篇杂文,胡絜青来信表示感谢。胡后来来青岛时他还曾陪同她游览故居。1984年,胡絜青再次来青,鲁海因眼疾没能见到她,胡还专门写信表示遗憾,并在信中提到了老舍故居的初步筹备方案。这些来往信件鲁海都保存下来,并把一部分捐给了博物馆。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淡季他们每天接待游客在三四百人左右,旺季大约有七八百人。“从2010年5月24日开馆以来,大约有25万人次来这里参观过”。博物馆属公益性质,公众可以免费参观,也可以提前三天预约免费讲解,只是因为比较难找,所以能来到这里参观实属不易,真正喜爱文学和老舍的游客可来此曲径探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老舍 青岛 文学地图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