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湖街道老年幸福日间照料中心内,老人们在一起做小游戏。
根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到2020年,全国城市社区要实现
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在岛城,已经建立起547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万多名老人享受到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因为离家近、环境熟、费用低等原因,社区养老颇受老人青睐。近日,记者走访发现,不少日间照料中心缺乏专业社工、场地有限、医疗条件较弱等,
发展受限。
已建547个日间照料中心 每天早上,40多名老人陆续来到八大湖街道的老年幸福日间照料中心,一同娱乐、吃饭、休息、学习,到了晚上再各自回家。“在这里不仅受到特别好的照顾,最重要的是娱乐休闲活动让我的精神状态很积极!”今年83岁的老太季文馨家住绍兴路附近,两个女儿在日本定居,“她们让我去日本,我不想去,语言不通、人和环境都不熟悉,白天他们都要忙,也没法陪我。”季老太说已经在社区生活了几十年,现在每天到中心和老朋友们看书、画画、打牌、游戏都成为生活必备项目,在日间照料中心,她觉得“很踏实,很有安全感”。
截止到去年年底,这样的日间照料中心在全市已经有547个,2万多名老人在日间照料中心享受娱乐、养老等服务,其中的116个日间照料中心具备助餐配餐功能,约5000名老人可在享受到助餐服务。另外,社区养老互助点2110个,分散在不同社区,参加活动的老人有1万多名。
“就是像托儿所一样的托老所,子女可以白天把老人送到这里,晚上下班后再将老人接走。”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环境熟悉费用低受欢迎 很多老年人不想离开家,但家里又没有合适的人照顾,因此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成为首选。“到一个新的养老院,老人需要重新融入和适应。而日间照料中心离家近,在多年居住的熟悉环境,不会有陌生感,又能受到专业的社工照顾。因此很受欢迎。”延安路街道副主任马海莉介绍,这几年,政府在财政、政策上很扶持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打造“无墙养老院”,这是养老模式的发展方向之一。
在河西街道大山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可享受五星级的养老服务,该照料中心依托福彩四方老年公寓建设,除了用餐还可提供日托、周托、月托和季托,费用分别为15元、120元、400元和1200元,价格远低于养老院。
靠兼职义工,缺专业社工 在八大湖街道老年幸福中心,每天有四五十名老人休闲活动,但记者看到,照顾老人的一般只有固定的两名专业社工,杨晓玲和纪云波,她们也是中心的负责人。二人经过了资格考试,考取了中级社会工作师,成为一名专业社工,而事实上,在照料中心工作的很多社工并不是专业人员。
“我们的服务人员一般都是兼职,比如一些单位的上班族愿意从事老年服务活动的,周末的时候会来帮忙,另外主要群体就是大学生,高校里有很多志愿服务类的社团,我们和他们结成对子,定期过来为老人服务。”杨晓玲介绍,还有很多50~70岁的老人,身体健康可以自理同时具备才艺,愿意加入义工队伍,帮助其他老人进行书法、歌舞、吟诵等方面的学习。
医疗服务条件难保证 “四年前,我们在金都花园找了一个地方,为老人提供日间服务,想打造一个温情家园。”杨晓玲说,但因为是民营,所有的费用都自己出,单房租一项就难以承受,一两年就运营不下去了。“正巧当时市里面开始提倡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市南区民政局也给予很多政策支持,八大湖街道又给了这么一块地方,让我们在这发展,幸福中心才建起来了。”
记者调查得知,在一些老城区的社区,除了费用的问题,就连想新增或腾出一块面积较大的场所建照料中心,都几乎找不到。
记者看到,大山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依托福彩四方老年公寓进行高标准建设,配有专业门诊,有各种医疗设备,有资质的专职医生为老人量身服务,每周至少测一次血压 、做心电图等,还上门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测血糖。但这样的条件,多数照料中心难以达到。
引入社会组织活跃社区养老 记者了解到,目前政府支持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其中包括房屋建设、租赁、改造等,几乎都由政府买单。而很多中心的运行,暂时还依托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管理运转。只有少数规模较大的中心是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或民间力量来运作的,据介绍,这部分的比重目前仅占3.5%。
“现在社会老龄化趋势不断增强,目前的发展还满足不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在发展机构养老的同时,社区养老因为具备距离近、环境熟悉等先天优势,绝对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民政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岛城老年人口每年净增约6.6万人,机构、社区、居家养老在相互结合中不断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难题。扩大社区养老的服务面、拓展深层次服务,不能单纯依靠政府、街道、社区来做,还需要引入民间资本的力量。
目前岛城已经形成了“政府搭建平台、政策扶持保障、社会组织运作”的服务机制,今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让市场力量参与居家养老,应当是未来养老服务发展的方向。文/本报记者 朱薪雨 图/本报记者 李隽辉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