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方式腐败"需要标本兼治

2014-12-31 09:2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张枫逸

  《检察日报》日前梳理出2014年十大反腐新闻,“塌方式腐败”引发关注。今年中纪委查办的山西窝案、中石油窝案、发改委价格司窝案等重大腐败案件,既涉及中央、地方政府,也包含垄断国企,共同特征都是“倒下一个牵出一串”,“塌方式腐败”的定性频频出现。(12月30日《检察日报》)

  “塌方式腐败”是近年出现的反腐新词汇,指短期内出现“一窝黑”、“一班蛀”的系统性腐败问题。与个体腐败相比,“塌方式腐败”性质更为恶劣,不仅败坏了政治生态,还严重损害了各级党委政府形象,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预防“塌方式腐败”,首先要防微杜渐,不温水煮青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塌方式腐败”的形成也需要一个过程。一些干部“边腐边升”、“带病提拔”,以至于问题长期积累蔓延,小腐变大贪,个案变窝案。一些地方的不正之风得不到及时整治,严重污染基层政治生态,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预防“塌方式腐败”,必须坚持“勿以小腐而不反,勿以大腐而不管”,建立伸手必被捉的高压态势,及时遏制腐败苗头,拒绝养虎为患。

  除了反腐治标外,更要从制度根源层面治本。现实中,发生塌方往往源于受力不均匀,同样,权力过于集中,得不到制约和监督,也是滋生“塌方式腐败”的根本因素。时下,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民主决策形同虚设,选人用人、项目投资完全由“一把手”或主要领导说了算。于是,官场利益同盟圈逐渐代替了正常的基层政治生态圈,权钱交易的潜规则代替了正常的干部选拔规则。一些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注重自己是谁提拔的,是谁的人,当上级领导以权谋私时,自己也甘愿堕落,同流合污。

  预防“塌方式腐败”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通过改革限权、科学配权、阳光示权,防止权力集中和滥用,从而清除依附在权力磁场周围的“圈子”、“山头”。只有权力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上级领导才能不再长袖善舞,下级干部才能真正对党和人民负责,而不是对某位上级领导愚昧“尽忠”。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刘晓明]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