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不得参选院士为科改趟路

2015-01-08 09:0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毛建国

  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在1月1日启动,这是自2014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修订章程之后的首次院士增选。两院为规范院士增选工作,均在去年12月底公布了新的院士增选实施办法或细则,而新的办法或细则则提出多个遵循去年修改后的章程精神的新规。中国工程院内部人士介绍,年轻化、取消部门遴选、处级以上干部不得成为候选人等规定,是此次增选的变化亮点。

  几乎每次院士增选,“官员院士”都会搅热舆论场。特别是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腐败案发,供述两次参选中科院院士“需要花钱”后,更是让舆论一片惊诧。人们关注的不仅是几个官员能不能成为院士这样的小问题,还关注科研机制会不会被权力绑架这样的大问题。

  正是因为看到院士遴选中存在的问题,回应社会关切,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 ,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此次增选机制的变化,体现了这一精神要求,也打开了一扇明亮窗口,让人们看到院士去官化的努力,并且期待未来的变化。但要看到,权力绑架是科研体系存在的普遍问题,不单发生在院士身上,去官化也不应该只发生在院士身上。

  现实中存在两种对立,一个是官员纷纷向学术靠,试图贴金塑身,“官员院士”是其典型代表。还有一个则是科研人员向官场转,试图添衣增肥,为自己谋取一官半职。两种对立其实一体两面,这个“体”就是“官本位”,对应的是权力决定一切,拥有权力也就拥有一切。官员为什么要往科研靠,这是一种赢家通吃;科研人员为什么想往官场转,这是想拥有赢家通吃的机会。过去有句话叫做“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在官本位影响下,“造原子弹的”或许也不如“管茶叶蛋的”。

  这种权力对科研的干涉和支配,在院士身上可能还不是十分明显。院士因其拥有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还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而且一些院士本身也拥有很多资源,手上掌握着“类权力”。可对于大量处于金字塔底层的科研人员来说,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权力的魔力和魅力。在一些院校,明明行政人员、后勤人员是服务科研人员的,可在权力本位下,一切反了过来,科研人员甚至成了“科研民工”,要看行政人员、后勤人员的脸色。任由这种现象泛滥下去,科研活力、社会正义都会“东风无力百花残”。

  由于身居科研最高层面,院士更应该在去官化上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为科研体制改革趟路,促进整个科研体系的价值回归。此次增选机制的变化,特别是明确提出“处级以上官员不得候选院士”,正体现了这样的努力。相对而言,院士遴选去官化容易,整个科研机制去官化不易。但现在毕竟打开了一扇明亮窗口,希望窗户开下来就别关上了,让更多清新的风吹进来,促进整个科研体系价值回归。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