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红梅
“成都暴打女司机”事件中的当事双方都已经出面道歉,舆论也从众声喧哗的失控状态,猛踩一脚刹车,逐渐步入理性反思的正轨。减少“路怒”行为,既需要每一位道路交通参与者的守法和协作,也需要彼此之间的礼让与宽容。 近段时间,我们的道路颇不平静,伴随着几起恶性“路怒”事件的发生,机动车驾驶人之间的冲突呈现集中爆发的态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5月3日发生在成都的“暴打女司机”事件,真相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显露出来,事态一波三折,各类信息在曝光与澄清中混乱交织。11日,深陷舆论漩涡的被打女司机卢琴发布《致歉信》:“对我行车中的鲁莽和不理智,诚恳地向大家道歉;错就是错,不应该找任何借口;我深知网络暴力、人肉搜索带来的伤害,恳求大家能到此为止……”
这封致歉信是否“找人代写”姑且不论,它起码表达出一种认错改错的姿态,而这正是围观此事的人所看重的。至此,“成都暴打女司机”事件中的当事双方都已经出面道歉,舆论也从众声喧哗的失控状态,猛踩一脚刹车,逐渐步入理性反思的正轨,除了“网络暴力”“个人隐私”问题之外,“路怒症”“驾驶规则与安全”再次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我们即将全面进入汽车社会,马路上的车越来越多,坐在车里的人也越来越多,各种突发情况层出不穷,道路几乎成为事故最多发的公共场所。车多路堵之下,倘若有人不讲究车德,不遵守交通规则,甚至“开斗气车”,强行变更车道、强行超车、违法抢行、强行违法占道行驶、不按规定让行等,这样不仅会让道路堵上加堵,徒增交通安全隐患,而且会触发“路怒症”,引发车辆刮蹭甚至激烈的人身冲突。
应该说,成都暴打女司机事件,绝不只是极端个案。据调查,多数受访者自认有“路怒”表现,轻则骂骂咧咧,重则拳脚相向。公安部交管局数据显示,带着愤怒情绪驾车的“路怒症”导致的交通事故逐年上升,2012年 1月到2015年4月底,全国公安交管部门查处“路怒”违法行为共计1.04亿起。单是近段时间引发关注的“路怒”事件就有好几起:5月3日,在昆明昆石高速,一辆奔驰车在过收费站时企图插队,与一奥迪车发生冲突。上高速后,奔驰车紧跟奥迪车直至逼停,将从奥迪车内下车的一位老人撞倒,并卷进车底拖行了七八米,致其抢救无效不幸身亡。4月26日晚,安徽亳州市区希夷大道上,一名骑电动车的女子拐弯时,险些撞上迎面而来的电动三轮车,三轮车上男子立即下车,朝女子头部猛踩几脚,将其打伤后扬长而去。次日下午,该女子被 发现在自家自杀身亡……这些暴力情绪在瞬间爆发的“怒汉”,令人不寒而栗。
远离“路怒”,既需要每位驾驶人反思自身行为,自觉做到文明行驶,也需要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消除触发“路怒症”的因素。“路怒症”爆发的原因,除了突发交通事件、车主自身情绪暴躁之外,主要是周围有人破坏交通规则。因此,防止“路怒症”爆发,必须对交通违法行为零容忍。公安部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公安部交管部门将会针对“路怒症”引发的强行变道和强行超车行为加大查处力度,严格依法追究“路怒症”的违法责任。不过,交管部门执法力量毕竟有限,难以将所有的“路怒”行为一网打尽,为此,有人建议志愿者随手拍交通违法行为,或者通过行车记录仪拍摄前车的违法行为,一并提交给交管部门,由交管部门认定并处罚。广泛发动群众提供线索,让交通违法行为如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确实可以对心存侥幸的交通违法者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或可一试。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