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次处罚改不了“毛病” 问题出在哪

2015-06-25 09:03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赵亚麟

  因为销售的一款奢侈品品牌涉嫌价格欺诈,京东商城近日收到50万元的行政处罚单。记者日前通过北京企业信用信息网搜索发现,3年来,京东商城遭北京工商部门处罚达到277次,罚金约300万元。记者注意到,京东被工商处罚的原因大多集中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方面。(《京华时报》6月24日报道)

  3年就被罚了277次,而且其中有200多次处罚是集中在2014年下半年至今的这段时间内,几乎称得上是“一天一罚”,这样的处罚频率实在让人瞠目结舌——要知道,这仅仅是北京工商对京东的处罚次数,若是再加上京东在全国各地分公司的挨罚次数,这个数字可能会更加令人吃惊!

  纵观京东的这277张罚单,除了假冒伪劣商品之外,其多数集中在“对商品或服务作虚假宣传”上,这样的做法说白了就是:先“虚构原价”把价格提上去,再进行打折“促销”;抑或是有低价却无实货,利用噱头吸引消费者抢购,却永远也抢不到“传说中”的“最低价”。如此一来,消费者被看似热闹的促销活动所吸引,其实却花了与原价一样,甚至比原价更高的 “促销价”,这无疑是一种消费欺诈行为。而且,这样的欺诈行为也不仅仅存在于京东一家,其他几个电商平台也大量存在,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行规”、“潜规则”,例如去年的“双十一”过后,类似问题就曾被大量曝光,被众多网友吐槽。那么为什么工商部门这么多次的处罚,电商巨头们却依然故我,屡罚屡犯呢?

  我们再看这277张罚单之后的处罚金额,总计300万元,平摊到每次处罚不过万元左右。看似挺大的数目,放在京东这样电商平台的巨大体量之下,实在连“九牛一毛”都称不上。就在上个月,京东发布了2015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其第一季度交易总额达到878亿元人民币,净收入为366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3年300万的罚款,就连京东一个季度净收入的万分之一都不到。如果这样的数字还不够直观,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比较:一个月收入过万的私家车主,三年交通违法277次,罚款总额3元,每次被罚1分钱——这样的处罚真的会有实际作用吗?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高达277次处罚次数都无法遏制电商们的违法冲动,实在是因为这样的违法成本太低,与其说这是被罚,倒不如说是在“隔靴搔痒”。

  我们并不是说对电商的罚款越多越好,罚款不是目的,规范行业行为、维护消费者利益、让商业经营的大环境保持健康才是工商部门的初衷所在。而当277次处罚都无法规范商家的经营行为时,我们就应该反思是不是法律规章有些跟不上时代,不符合电商特点了?用当年管控路边摊贩、实体店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如今体量庞大、架构于虚拟网络之上的电商平台,自然会遭遇种种 “水土不服”。

  近年来,我国网络零售市场实现了爆发式增长,已经有了取代实体零售市场主体地位的趋势,这样的爆发不仅仅是方便了消费者,更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增长点。电商平台就像一棵生机勃勃的小树,政府部门要做的不仅仅是施肥、浇水,更应该及时、科学地剪枝、除虫,通过制定合理的、适合电商特点的法律法规,来规范电商们的经营行为,只有如此才能确保电商平台这棵新生的小树能够顺利、健康地长大,成为参天大树、栋梁之材。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林永丽]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