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亚麟
2万多吨工业用盐,在一个七八平方米的小作坊里,通过一台分装机就改头换面被包装成了食用盐,其后被运往北京、江苏、天津、河南、河北、安徽、山东等7省市销售。这样一条非法产业链运行长达7年才被发现。江苏泰州警方日前破获的一起假盐案令人震惊。(详见本报今日21版) 要说人活着什么东西每天都不能缺,除了空气、水、食物之外,就要说到盐了。盐对于人的作用,不仅仅是饭菜的调味儿,更要维持人体内的体液循环,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参与胃酸的形成等等。一个人若是不吃盐,就会造成体内的含钠量过低、食欲不振、四肢无力、晕眩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出现厌食、恶心、呕吐、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肌肉痉挛等症状。一旦人吃了含有亚硝酸盐的工业用盐,对人体危害极大,甚至出现昏迷、呼吸衰竭、心律紊乱、死亡。
盐的作用如此重要,假盐的危害又是如此巨大,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对警方破获的这起假盐案如此关注。而这起案件中的许多细节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我们首先关注这起假盐案的“低门槛”:一个七八平方米的小作坊、一台分装机、5名工人就成了这起假盐案的“核心技术”——如此低门槛、低成本、高利润的假盐生意,想来绝不会仅仅这一个犯罪团伙在做,我们不禁担忧,全国各地还潜伏着多少这样七八平方米的或者更大规模的假盐制造窝点?
与这起假盐案“低门槛”的特点相对的是 “大范围、长时间、高产量”:正是这个小作坊,却在7年的时间里,生产了2万多吨的假盐,行销7个省市,而这2万多吨假盐又流入了多少人的餐桌,被多少人吃进了肚子,我们已经很难想象。那么,如此巨量的假盐流入市场,行销范围如此之广,为何相关监管部门却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毫无所觉?
另外,我们还发现本案及其他一些假盐案中,不少犯罪分子都有制售假盐的前科,其中犯罪嫌疑人之一的姜某,早在2005年就被发现制售假盐,却仅仅受到行政处罚,罚款了事。如此之轻的处罚,在面对如此高收益的“假盐生意”时又有多大的遏制力?
可以说,正是“低门槛”、“高收益”和“弱监管”、“轻处罚”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才让这起假盐案发展到如此规模,才让那些假盐制售分子如此肆无忌惮。更令人担心的是,目前全国每年盐产量约9000万吨,其中约8200万吨是工业盐,食盐仅有约800万吨。工业用盐的产量和产能严重过剩,在暴利驱使下,如果监管乏力则工业用盐极易流入食盐市场,流入千家万户的餐桌之上!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盐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不仅无可取代,更是食品安全的基础所在。食盐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涉及社会的稳定。当务之急,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食盐安全监管,在全国范围内协调完善食盐流通监管体系;完善工业盐生产、运输、使用环节的全流程监管,像监管危险化学品一样,对工业盐进行监控,并要求生产企业建立健全相关生产、销售台账记录,防止工业盐违法进入食盐市场;更主要的是,我们要以“零容忍”的态度,从法律层面,加大对食盐领域制假贩假的处罚力度,在食品安全领域设置法律的高压线,让不法分子望而生畏。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