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洪滩建千余平米"非遗传习所" 助力柳腔传承

2015-07-10 10:37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7月8日一大早,棘洪滩街道柳腔爱好者赵女士和其他几个朋友就来到了棘洪滩街道社区中心的“非遗传习所”,接着前几天的头排练起了柳腔剧目。记者了解到,这个非遗传习所是2012年街道投资建成,展厅面积一千余平方米,全年开展柳腔排练场次一百余场,参与排练人数千余人,被评为2014年度青岛市非遗保护九项亮点工作之一。

  全年千余人“传习所”内练柳腔

  “我们只要有时间就会来街道社区中心排练,这里环境很好,而且传习所内有很多关于柳腔的文化知识,我们都很喜欢来这里。”7月8日上午9时许,在棘洪滩街道社区中心“非遗传习所”内,柳腔爱好者赵女士和几个朋友开始了柳腔剧目的排练,他们在排的剧目是《墙头记》。“上周我们就开始排这个剧,现在已经很熟悉了。”记者了解到,这个非遗传习所建成于2012年,当时街道投资900万元,展厅面积千余平方米,分别设柳腔排练区、柳腔戏服乐器荣誉展览区等,展厅内展出的乐器、戏服、奖杯等达两百余件。

  赵女士排练的场所被称为“柳腔”实物遗存排练传艺功能厅,这里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5点均免费开放。“每天9点后来这里的人就多起来了。”棘洪滩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传习所内全年开展柳腔排练场次一百余场,参与排练人数千余人,演员们在厅内经常排练“四大京”“八大记”《小姑贤》《借年》《打渔杀家》《王定宝借当》《小女婿》等柳腔经典剧目。此外,街道还经常组织中小学生及社区居民到“柳腔”非遗传习所参观学习。

  3个非遗传习所成三点一线新格局

  近日,记者从城阳区文化新闻出版局了解到,棘洪滩非遗传习所被评为2014年度青岛市非遗保护亮点工作之一。“去年被评为亮点的有9项,咱们区棘洪滩的千余平米传习所列第二项,这是很大的肯定。”城阳区文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建立棘洪滩柳腔非遗传习所,是非遗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举措、新途径。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需要代表性传承人的努力,也需要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

  据悉,目前在城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有三家,中有胡峄阳传说传习所,东有王邦直与《律吕正声》的传说传习所,西有棘洪滩千余平米传习所,形成了东、中、西三点一线的新格局。记者获悉,在胡峄阳传说传习所内,不仅整编胡峄阳的故事资料,还传唱峄阳古曲,同时每周三在传习所内会有老百姓给老百姓讲胡峄阳的故事。“王邦直文化传习所内,经常组织座谈会研讨王邦直传说和音乐,也会组织编辑、出版王邦直相关历史资料等。”该负责人介绍。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区已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9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市级15个,今年市级非遗新增八项,现在正继续省级非遗项目。

  ■相关链接

  柳腔,最初人们称其为“周姑子”或“肘鼓子”。初用四胡伴奏时,因没有乐谱,琴师演奏和演员演唱不能完全协调,他们之间就互相配合着往上“溜”,因而被人们称为“溜腔”。后来,艺人们觉得“溜”字不雅,就借用同音字“柳”字,正式定名为“柳腔”。柳腔于2008年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棘洪滩域内是被誉为“胶东一枝花”的著名柳腔戏的发源地之一。棘洪滩域内的民间柳腔剧团,历史悠久,数量众多。新中国成立后,南万、上崖、港北、魏家庄、段家庄、前海西、后海西、北万、韩洼等村先后组建业余柳腔剧团。在众多民间柳腔剧团中,较为知名的是东毛家庄、棘洪滩、中华埠、小胡埠等村的业余柳腔剧团。演员们常年在城阳、即墨、胶州、平度等地演出,尤以农历正月和山会、庙会、集日等居多,余则在乡村择场演出。功能厅的建立为柳腔的发展与普及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文/图记者 焦红红 通讯员 袁娜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