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枫逸
3月28日,一位女士双腿跪地、脖子卡在路边交通防护栏后没有挣扎迹象的视频引起网友关注。据目击者介绍,女子怀有身孕,事发时无人陪伴。目前,陕西榆林市米脂县警方确认孕妇当场死亡,已排除他杀,具体死因需尸检后进一步确定。(3月30日《新京报》) 这已不是第一起由护栏引发的“卡脖死”悲剧。2010年11月1日,南通市一老太脖子被卡在超市门前的护栏上,气绝身亡。2013年10月22日,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南公交站旁,一位年轻女士的脖子卡在路边白色护栏中间,被送医后经抢救无效死亡……护栏本是交通安全的守护神,缘何成为夺人性命的恶魔?在为一连串悲剧扼腕叹息之余,舆论纷纷将矛头指向护栏的设计缺陷。
在住建部2011年发布的《住宅设计规范》中,曾对阳台护栏间距做了明确规定,“栏杆的垂直杆件间净距不应大于0。11m”。相比之下,交通护栏的间距规格没有明确标准。有媒体曾对北京“卡脖死”事发护栏进行实地测量,缝隙从7厘米到17厘米不等。对此,某生产交通防护栏的企业负责人回应称,如何制作护栏是多年来业内约定俗成的,媒体报道的市民脖颈部卡在交通防护栏是偶然事件,他们不会因为这件事去重新设计产品。诚然,人们在正常情况下都不会以身试栏,“卡脖死”大都是意外,但是,对于个体及其家庭而言,这看似微不足道的风险,却都是致命威胁。难道仅仅因为“卡脖死”事件偶发,企业就能无视护栏的风险隐患,置公众安全利益于不顾?
公众的生命安全,与企业的制作惯例,二者孰轻孰重,不言而喻。要想避免“卡脖死”悲剧,一方面需要企业的“道德血液”,主动打破约定俗成的设计样式,改进设计缺陷。同时,有关部门更应尽快出台《交通护栏设计规范》,对护栏缝隙提出明确标准,彻底管住这张“血盆大口”。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