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持续高温青岛20℃引追捧 入夏还得等几天

2016-06-21 08:01   来源: 青岛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江南大部、华南的高温范围逐渐扩大,将出现35-38℃的持续高温晴热天气,而岛城近期海雾较多,天气凉爽,引来不少“嫉妒”,也引来了不少避暑游客。昨日,记者分别从青岛机场和青岛火车站了解到,上周青岛机场航班旅客吞吐量为39.55万人次,青岛火车站(含北站)运送旅客43.1万人次,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记者 梁超

  炎热南方迎最大范围高温天

  中央气象台预报,随着降雨停歇,江南、华南等地的暑气渐盛,炎热将进一步升级,南方地区将迎今年以来最大范围、同时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天气,部分地区高温天数可能达10天以上。上海、杭州、长沙、南昌、福州、广州等主要城市的最高气温都将达35℃以上。由于湿度较大,体感温度将直奔40℃以上,甚至超过45℃。以22日为例,上海、杭州、长沙、南昌、福州、广州等城市的最高气温将达35℃以上,体感温度也能达到45℃左右。

  此外,华北平原、黄淮北部、陕西关中地区等地的部分地区,这两天持续出现35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预计从这周开始,冷空气将光临北方,这一带的炎热天气有望得到缓解。

  清凉岛城海雾遮依旧“20℃”

  江南华南等地高温“肆虐”,而与这些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岛城依然享受着“20℃”的清爽。近期,受南风持续影响,我市沿海地区海雾较多,而且受弱冷空气和暖湿气流共同影响,部分地区出现阵雨,空气湿度大。岛城特殊的地理位置,靠近大海,此时海水温度低,一吹南风,大量的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从而降低了沿海温度。由于副热带高压还未控制,岛城持续凉爽的天气。

  预报近三天我市多阵雨天气

  未来三天我市云量较多,沿海有雾,20日夜间至21日白天,多云间晴,21日傍晚前后南部局部有小阵雨,沿海有雾,南风3-4级,市区20-24℃,其他区市20-30℃。 21日夜间至22日白天,夜间南部阴有阵雨转多云,南风短时北风3-4级,市区21-27℃,其他区市31-35℃。 22日夜间至23日白天,多云局部有阵雨或雷雨,南风3-4级,市区21-25℃,其他区市27-32℃。

  影响避暑游客纷纷涌进青岛

  距离7月1日开始的2016年暑运还有不到十天时间,青岛机场、青岛火车站旅客吞吐数量已明显增加,进入暑运前的“预热期”。昨日,记者分别从青岛机场和青岛火车站了解到,上周青岛机场航班旅客吞吐量为39.55万人次,青岛火车站(含北站)运送旅客43.1万人次。

  今日夏至岛城未入夏

  今日6时34分09秒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节气,从节气上来说,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的正式开始,而对青岛来说,夏至过后,是青岛由春天进入夏天的真正转换时期,市民将逐渐告别凉爽天,迎接夏日的考验。虽然到了夏至,但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我市气温依旧达不到入夏标准。在气象学上,正式入夏的标准为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达到22℃以上。据市气象台气象专家介绍,从往年来看,市区一般是在7月2日前后正式入夏,而其他区市在此之前会陆续进入夏天。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对流天气带来的强降水,常常带来局地灾害。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时节,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记者从市气象局了解到,上周我市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其中14~15日我市出现雷阵雨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22.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4毫米,较去年同期偏多21.8毫米;全市平均气温22.8℃,较常年同期偏高0.6℃,较去年同期偏低0.9℃。

  网友游客“嫉妒”岛城凉爽

  对于青岛的“20℃”,不少游客和网友纷纷表示羡慕不已。泰安的杨先生来青岛游玩,整个周末是在海雾弥漫、天气凉爽中度过,而老家泰安的最高温度已达到35℃。 “在泰安热得难受,可是到了青岛还得穿上薄外套,太凉快了。 ”杨先生说,他之前来过青岛一次,那是在冬天,而夏季还是第一次来游玩,果真是避暑的好地方。

  除了像杨先生这样的外地游客,网络上的“嫉妒”声也不少。记者注意到,近期南方等地区出现高温天气,不少网友开始晒防高温的 “妙招”,表示非常羡慕青岛的凉爽天。一名济南的网友发表感慨:“我们已经过上炎热的夏季,而青岛还是过凉爽的春天,我们30℃的时候,青岛20℃,当济南35℃时,人家青岛还是20℃。”通过外地游客和网友的诉说,可以看得出岛城的气候是多么让人羡慕。 记者 梁超



  吃夏至面的民间智慧

  青岛人讲究夏至吃面,尤其是过了凉水的面,口感筋道,一碗下肚,烦热全消。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市民,问他们是否知道夏至为什么要吃面,结果从老人到年轻人,都说不太清楚。

  民俗专家告诉记者,吃面隐含了朴素的民间智慧。进入农历的五月之后,气候转变明显,暑热湿气都来了,而夏至前后,新麦收割,研磨后得到新面,按照中医的说法,小麦有治心神不宁、除热等作用,吃一碗面可以祛热消烦。

  中国古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农业文明对民俗也有深远影响。在夏至这天吃面,实际上也体现了老百姓对昼夜时间转换的共鸣,是一种敬天敬时的表达。

  记者 张琰

相关阅读

高温 入夏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