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赵冬苓呼吁:让电视剧有"法"管

2017-03-15 07:05   来源: 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全媒体记者 李晓哲 徐杰 娄花

  由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艺术副总监赵冬苓创作的电视剧《因法之名》,将于今年上映,被称为当代中国第一部艺术反映纠正冤假错案的电视剧。借由这部剧,赵冬苓谈到了法制建设问题。她还谈了电视剧管理立法的问题,以及当下很火的传统文化栏目。

  为写剧本,到最高检采访

  赵冬苓觉得,写作《因法之名》这个题材,跟她本人一贯比较关注法制领域有比较直接的关系。“这个题目是比较困难的题目,也是我自己选择来写的,还到最高检采访。”她说,这是她写的最难写的剧本之一,因为这是一个纠正冤假错案的故事。“我曾经到最高检采访了一系列的案件,我们从创作的角度会把人物关系罗列在一起,但在实际中我们看到公检法都有很负责任、有法制理想的人在做工作。包括现在纠正冤假错案,当事人已经不在了,在的话也会因为证据的缺失等公检法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她说,写这个故事当然考虑法制环境问题,推进法制建设,让人民群众在每个个案中感受到司法正义。纠正冤假错案这些年陆陆续续推进,法制建设这些年里是一个进步,这部剧就应运而生了。

  呼吁电视剧管理立法

  谈到电视剧市场的问题,赵冬苓说,现在的市场不够成熟,所以会出现一些乱象。市场刚刚开始活跃,还不够规范,竞争不充分,大量热钱涌入,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看到神剧频出、质量不高等不好的现象。在这方面,监管部门不能缺位。

  而在另一个方面,很多电视剧叫好不叫座,“我也在努力,有些创作者觉得自己很有情怀,但要找到观众认可的方式表达,不能强迫观众接受。”

  “现在电影已经有了管理法律,我希望电视剧也有电视剧管理法。制定了法律之后,其他尽可能交给市场就好了”,赵冬苓说。

  弘扬传统文化要跟现代接轨

  谈到当下比较火的传统文化节目,赵冬苓说,她年轻的时候就经常背古诗、背散文,现在觉得对自己的创作还是有作用的,“我觉得作用不是引用几句古诗,而是文化熏陶,拓展视野。”她说,她没太受过正规教育,觉得缺乏这一块,才会有意识地去补。“我最开始喜欢的是西方文学,而等我完全成人了我才意识到在传统文学方面的缺憾,才会有意识地去补。”她说,年轻的时候意识不到这个问题,慢慢地就会意识到在这个方面、在那个方面的欠缺,就会进行补充。对于传统问题,她觉得还是看每个人的选择问题,弘扬传统文化不要硬性地去灌输一些观念,还要考虑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接轨的问题。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