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金惠
共享雨伞的尴尬遭遇也许无关城市气度,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某些企业的规则缺失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城市管理者和企业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尽快结束粗放发展的阶段,让共享经济惠及更多市民。 6月22日,约有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杭州街头,它们分布在杭城的火车站、地铁站、商场等公共区域。在武林广场地铁站出口,市民们尝试通过手机扫描、身份认证、交押金充值等步骤,对共享雨伞解锁。获得使用权后,共享雨伞租金为半小时五毛钱。可是,6月23日,记者来到武林广场、西湖文化广场地铁站,竟然已经找不到一把共享雨伞。是被市民借光了吗?记者得知,原来地铁站的共享雨伞是被城管执法人员收走了。(6月25日《钱江晚报》) 共享雨伞投放仅仅一天就被迫“下架”,表面看,偌大的城市容不下几把共享雨伞,未免过于小气;实际上,城管部门对于共享雨伞的清理有理有据。共享雨伞在户外公共区域投放时,存在占用公共设施的情况。而且按照《杭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相关规定,禁止在道路两侧护栏、电杆、树木、绿篱等处架设管线,晾晒衣物,吊挂有碍市容的物品。
面对共享雨伞被清理的尴尬局面,相关企业负责人也知道是因为摆放存在问题,并表示,“我们到时候会放一批桶,把伞放在桶里。”很显然,企业早就意识到户外公共区域投放的不妥之处,也已经想好了解决办法。可为何没在投放之前做到周全?为何没有提前跟城管部门沟通协商?
一直以来,从共享单车到共享雨伞,我们总是在关注用户的规则意识,我们呼吁规范使用,我们倡导爱护珍惜。但却忽视了一个最原始的问题,企业在投放之初,首先应该遵守规则,不能影响到公共秩序。不过也有人会说,当前我们国家的共享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大企业野蛮生长,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这需要城市管理者的包容。的确,企业实现从粗放式经营到精细化管理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可以放松自己的责任。
共享雨伞的尴尬遭遇也许无关城市气度,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某些企业的规则缺失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城市管理者和企业必须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一方面,企业要加强规范与管理,在投放与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守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在保证公共秩序的前提下,与城市管理部门充分沟通,科学投放、合理监管,让共享经济最大程度地惠及公众。另一方面,新生事物也考验管理者的耐心和智慧,以包容的心态审慎监管,给成长初期的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并保持与企业的良好沟通,帮助企业尽快结束粗放发展的阶段,才是有利于共享经济长远发展的正确选择。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