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女老师丁云平在指导孩子们上美术课。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 图/半岛全媒体记者 吴璟
崂山区有一所偏远的山村小学,堪称是大山里的“袖珍学校”,全校一到六年级仅56名孩子,人数最少的班级只有4名山村娃娃,这所学校就是大山腹地的青山小学。但是,学校却有18位老师扎根一线,继续着山村娃娃的求学梦想,还迎来了唯一一位女研究生,成了学校专职美术老师。在今年教师节到来之际,记者来到青山小学,探访大山一线的老师们,听他们讲述与青山小学的故事。
青山小学坐落于崂山腹地之中,几间砖瓦平房的教室内,聚拢着大山里的孩子们,时不时传出朗朗读书声。记者了解到,青山小学是崂山区最为偏远、规模最小的学校,也是周边唯一一所小学,服务于青山、黄山口、黄山、长岭社区,4个自然村落的人口达到4000人。校园占地规模仅9.3亩,在校生人数只有56名,18位老师坚守在大山的课堂上。校园内已经有了节日的味道,告示栏中张贴了祝福的话语,孩子们亲手制作了节日贺卡送给老师。
“这本来是一座积弱的山村小学,各方面的条件都跟不上节奏。”青山小学校长王法开告诉记者,之前学校甚至没有像样的食堂,孩子们每天带饭到校。教师资源也有限,没有专职的音体美教师。教育设施的配套就更别提了。因此越来越多的家庭放弃青山小学,走出大山到更远的地方就读。
从学校在读学生的人数就可以看出来,青山小学设一到六年级,但人最少的班级只有4名娃,最多的班也只有16名学生。每年招生季都是王法开发愁的时候,他之前专门与家长交流,希望他们将孩子留在大山里就读,可是,家长拒绝的态度斩钉截铁。王法开也更加认识到,得切实改变青山小学的老面貌。
如今的青山小学可谓是改变了许多。2015年起,崂山区通过扶持政策改善学校状况,设生均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专项资金。不足300名学生的学校,全部按照300人的标准贴补。青山小学迎来了转机。学校有了现代化教学设备,有了专职的音体美教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的要求,开全了相应课程、开足课时。学校还专门改善了食堂,让学生告别带饭上学的时代,教师们现在也有了教师班车上下班。
每当新一届学生从青山小学毕业,都让老师们感到了成就感。而当得知毕业生进入名高中,这种成就感更成了坚守的动力。王法开说,让老师们更感到欣慰的是,每一个进入青山小学的孩子,最后都没有放弃这所学校,再也没有转出去。
坚守故事
女研究生采风留青山任教 在大山任教需要点情怀,这在丁云平身上有所体现。她去年刚刚到学校任教,成为学校的美术老师。记者了解到,之前的青山小学极少参与美术作品展,但自从丁云平到来之后,学生的作品开始走出大山,亮相在全区的学生美术作品展览上。
记者在学校见到了丁云平,一位1988年出生的姑娘,从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承担孩子们的美术教学。她的到来,无疑是山村小学的一件喜事,让青山小学有了专职美术老师,结束了其他老师代课的历史。如今,孩子们喜欢围着她转悠,除了学校正常的课程外,课余也围着她学习画画。丁云平租住在世园会附近,每天乘班车到校需要花费一个小时。但她告诉记者,教书育人本身意义重大,她也喜欢现在的氛围。
丁云平与青山小学有缘分,2013年还在大学就读的她,曾来到崂山风景区写生,入宿在当地的一家家庭旅馆。她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对于绘画有兴趣的大山孩子却得不到专业化的指导,青山小学更没有专职教师。这几乎成了她的心事,毕业时看到招聘的信息,毫不犹豫地参加招聘,扎根到了山村的一线,并打算在这里坚守下去。
山村老校长三进山守着娃 坚守大山的队伍有诸多故事,学校的王法开校长便是如此,与青山小学的缘分在三出三进,始终割舍不下山里的娃娃。记者了解到,王法开毕业后的第二年,主动要求到黄山口中学锻炼,与山村学生生活两年调离。八年之后回到黄山口中学任校长,这次一下待了四年左右的时间。之后又一个八年过去了,当他第三次来到大山,黄山口中学撤并,校址成了青山小学。这三出三进之间,始终有大山教育的情结。
如今王法开回到青山小学已待了十年,他告诉记者,山里孩子求学的不容易,他每天切切实实看在眼里。他第一次进山任教的时候,每天得骑自行车走一个半小时,吃的用的都得随身携带着。当时的办学条件真的苦,春天山里起风,办公桌上总能落一层灰土。但学校有一群老师在坚守,面对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有的甚至放弃走出去的机会。
他说,山里的孩子得在这里就读,学校就得让他们养成好习惯,从青山小学打好基础走出去。值得庆幸的是,从学校为学生建立的档案来看,从这里毕业进入崂山区的初中就读的孩子,每年都有几名最终进入青岛知名高中,这让他感觉自己的坚持是值得的。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