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设区将优化青岛"三湾三城"海湾型城市新格局

2017-09-21 06:5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全媒体记者 吴璟摄 以“中国蓝谷”为支撑的东部湾区,将成为支撑大青岛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极。



  每一次城市发展思维的变革,都会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巨大变化,随之会带来城市发展的一次飞跃。即墨陆域1780平方公里、海域2517平方公里、海岸线183公里,1033个村庄,120.2万户籍人口、30多万暂住人口……如今,即墨撤市设区让“大青岛”海湾型都市的城市格局进一步成为可能。

  半岛全媒体记者 朱艳丽

  回顾青岛的过往,每一次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随之都会带来城市发展的一次飞跃。在青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三湾三城”的概念首次提出。作为支撑青岛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极,东部湾区被纳入了大青岛的城市格局,对青岛和即墨都意义非凡。时隔半年,即墨撤市设区成为现实,大青岛格局奏响时代发展更强音。当下的青岛,站在从未有过的广阔舞台之上。对于青岛而言,无论从城市格局的塑造还是产业竞争力的谋划,都将呈现更高境界。

  区划调整拓出发展大空间

  青岛城市空间格局又迎来一次新的变化。区域规划与调整,与青岛这座年轻城市有着不解之缘。或许回到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中,更能理解这次变化对于青岛的意义。

  市社科院城市研究所副所长冷静曾详细研究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青岛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从1949年到1988年,青岛的城市发展都没有脱离带状城市空间这一城市形态。1989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和补充,使得城市建设结束了沿胶济线发展的态势,南北狭长的带状结构得到了根本性改变。这是青岛历次总体规划中的一个重大突破。

  2012年,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这一全新城市空间布局战略。这一战略既延续了青岛带状发展——跨湾发展——环湾发展成长思路,又彻底突破城乡分治和陆海割裂。自此,青岛跳出胶州湾的“小格局”,着眼全域大视野。县域勃兴成为青岛“全域统筹”这一战略背景上最夺目的亮点。2016年,全省共有6个县市区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百亿,其中除了排名第三的济南历下区外,其他5个全部集中在青岛。

  面对新形势,空间布局如何继续“破题”,是城市升级发展的关键所在。在青岛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三湾三城”的概念首次提出,令人眼前一亮:以胶州湾群为依托打造中心城区、以灵山湾群为依托打造西部湾城、以鳌山湾群为依托打造东部湾城,构筑海湾型城市新格局。这是对市十一次党代会城市空间战略的全面“升级”。

  支撑青岛未来的“发展极”

  即墨撤市设区带来的不只是空间上的拓展。在冷静看来,它还将进一步优化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三湾三城”海湾型城市新格局,有助于东部湾区迅速崛起为青岛发展的重要一极。

  当前,湾区经济已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核心动力源。来自世界银行一份数据显示,全球经济总量中的60%来自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在青岛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国际湾区都会这一城市发展格局的定位。其中,以“中国蓝谷”为支撑的东部湾区分量举足轻重。

  有的说法认为,从“环湾”发展,到“三湾三城”,最大的亮点和突破就是东部湾区被纳入了大青岛的城市格局。对东部湾区的发展定位,青岛有着明确的定义:“以鳌山湾群为依托打造东部湾城,建设世界知名、以海洋教育科技为特色的中国蓝谷。”按照这一布局,即墨鳌山湾成为青岛“三湾三城”格局中的一个支点,成为支撑大青岛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极。

  对此,在市党代会上,有代表解读说,青岛城市的未来或许就在这里,这里彰显着青岛城市的特色。承载着青岛未来百年发展的希望,刚满6岁的蓝谷不负众望,成绩骄人。

  近年来,青岛蓝谷面向全域谋划蓝色经济布局,持续攻坚突破,一个世界级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已经崛起。截至目前,青岛蓝谷已累计引进建设创新创业项目260余个,其中包括青岛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17家“国字号”科研机构。“海洋+”创新要素、“国字号”“中字头”科研项目、名牌院校、涉海涉蓝精英人才等优势要素,在青岛蓝谷呈现出快速聚集的发展态势。

  对接青岛城市发展大局

  打造支撑青岛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极,即墨的角色显然不仅仅是青岛蓝色经济发展主阵地。

  今年8月7日下午,位于即墨龙泉的青岛汽车产业新城传来好消息,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首辆车下线。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几代青岛人都执着地拥有自己的“轿车梦”。2013年,一汽与大众“将再建一个生产基地”的消息传出后,国内多个城市摩拳擦掌,志在必得。青岛成为这一竞争的最终赢家。2014年7月7日,在中德两国总理的共同见证下,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花落即墨。

  截至目前,以即墨龙泉为核心区的汽车产业新城已引进汽车类重点项目119个,涉及总投资490亿元,项目全部达产以后将实现产值千亿元。

  风景,不仅汽车产业新城“这边独好”。今年以来,在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领域,即墨连连发力:围绕加快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引进建设三菱重工海尔空调机、中民筑友绿色建筑(青岛)科技园等机械制造、节能环保项目8个;围绕特色小城镇建设,引进建设灵山玫瑰小镇等项目等。“这种产业布局,既有蓝色科研产业、先进制造业,又有高端服务业,同时还有人才支撑,是一种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对城市发展拉动、提升作用明显,即墨在青岛的发展地位必将越来越重要,成为青岛发展重要一极指日可待,这也是即墨不可推脱的历史责任和担当。”即墨区委书记张军表示。

  融合联动,与主城区高点对接

  在山东区域经济版图上,即墨已成为一种“现象级”存在。从综合实力来看,目前即墨已经进入全省强区强市前列,稳居全省县域第1位,跃居全国百强县第9位。2016年山东省财政预算收入过百亿元的6个区市中,即墨是唯一的县级市,充分说明即墨的发展已经进入与全省强区发展竞争、持续进位争先的行列。

  随着撤市设区成为现实,这座江北第一城在未来将扮演着更重要的角色。“即墨区将依托青岛市巨大的资源要素优势,直接融入青岛都市圈的分工与协作,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进一步推动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进一步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打造人民幸福美好的新家园。”冷静认为,即墨将在更高的起点、更快的速度、更广的领域上为青岛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贡献更大的力量。

  从其他地区的经验来看,撤市设区之后真正融入主城区,都会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点上,即墨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在今年1月召开的即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即墨就将“融入青岛”作为六个规划定位之一,并提出今后五年,将是即墨全面融入青岛、全方位融入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期。“即墨未来的发展必须强化融合理念,实现区域、产城、城乡、产业等方面与青岛融合联动。即墨才能成为支撑青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极。”张军表示。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