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值玩网游走上邪路 提醒青少年要学会克制

2018-07-10 07:32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半岛全媒体记者 潘立超

  随着孩子们陆续进入暑假,如今越来越多的孩子都拥有了手机,手机游戏也成为了很多家长用来安抚孩子情绪的一种方式,近日,半岛记者从青岛市人民检察院了解到,近年来,未成年人因为沉迷网络游戏引发的犯罪数量也逐步引发关注。记者收集整理了多个案例,有的孩子因为沉迷网络游戏去偷盗甚至抢劫,最后被警方抓获后进了看守所。检察官提醒孩子们要认清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性,不要误入歧途。

  沉迷游戏为充值去盗窃

  16岁的市民小坤(化名)本来是一名学习刻苦的孩子,在某年暑假的一天,他去找朋友小刚(化名)踢足球,小刚在用手机玩网络游戏,希望他也加入到“战队”。小坤拗不过小刚,也用自己的手机下载了游戏,可刚玩了几局,就被对手“秒杀”导致自己的战队输了。为了不被朋友“看不起”,小坤就向好友们讨教。好友们告诉他,游戏技术在短时间内很难提高,但是可以通过充值当会员的方式,给自己的游戏角色买经验或者买道具,或者花钱找别人帮他进行练级。小坤于是就用零花钱去充值,在游戏当中确实变得很强了,可以轻松“秒杀”别人,体验到了游戏胜利的快感。可是在游戏到了一定的级别之后,又遇到了更厉害的对手,需要买更厉害的装备道具才能打赢对手。

  小坤发现零花钱对于游戏来说只是“毛毛雨”,于是就向父母要钱,最开始还是骗父母说要买学习用具,再后来被父母拒绝。为了获取上网充值的费用,小坤先是偷自行车卖钱,后来发展到砸汽车玻璃盗窃车内财物,连续作案二十余起,最终被公安机关抓获。

  法律意识淡薄更易走错路

  另一位有类似遭遇的小军(化名)在沉迷网络游戏的同时钱不够了,为了得到上网费用,参与了团伙抢劫,在被抓获之后,他怯生生地问检察官:“我就是帮我那几个哥们拦了个车,后面抢钱的事情我都没动手,是真的,我发誓!之前,几个哥们跟我说真要是出了事,没我的责任。我会被判几年?我……”说着他泣不成声。

  办案检察官看到一个个花季少年走错了路,也是十分痛心,这些犯了错的孩子本质不坏,或者因为一时冲动,或者因为法律知识缺乏,在关键时候走错了一步。在这一步踏出后,即便刑事诉讼法律规定再多的未成人保护措施,也无法改变已酿成的悲剧。

  据介绍,2017年以来,青岛市人民检察院为了在办案中全面落实“捕、诉、监、防、帮”一体化职责,使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殊程序和制度得以更好落实,共听取律师意见336人次,实施法律援助213人次,开展社会调查266人次,对不捕不诉未成年人开展观护帮教44人次,被害人救助7人次,救助金额11000元,犯罪记录封存225人次,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巡讲151场,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有效预防了未成年人犯罪。

  防沉迷网游,社会在行动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当前中国19岁以下网民达到1.77亿人。以王者荣耀为例,相关大数据显示,王者荣耀用户规模早在2017年就突破2亿。其中,14岁以下的小学生用户占3.5%,达700万人;19岁及以下用户占比25.7%,达5100万人。

  在2017年,“王者荣耀”曾经因为孩子沉迷其中造成的各种问题引发了全社会热议,从那之后,“王者荣耀”也推出了号称“最严防沉迷措施”。针对这个问题,游戏公司也在尝试推出各种应对措施。超出限玩时长的,游戏将会做强制下线处理,当天不能再玩。

  除了基础规定,腾讯还推出了“狠招”:家长可用其防沉迷系统中的“一键禁玩”机制强制孩子下线。而记者也调查发现,依然还有很多孩子为了逃避这个防沉迷措施而使用一些特殊手段,让孩子避免沉迷网游任重道远。另外,2018年6月18日,游戏成瘾被世卫组织列入精神疾病,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的关注。

  青岛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提醒广大青少年及其家长,网络游戏并不是完全不能玩,但是玩游戏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耽误学习,还有一个原则就是适度。建议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再开始玩游戏,每次不超过一个小时为宜。

  据了解,2017年,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送审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特别是网络游戏,就是一项重要内容。在具体解决办法上,提出了四点:一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二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市场责任;三是家长、学校、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责任;四是违反规定者的法律责任。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网游 邪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