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评面丨关公像建了、迁了,还需有个“然后”

2021-09-11 08:29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99609) 扫描到手机

特约评论员 宋守山

建,花了1.729亿元。迁,再花1.55亿元。一来一回,3.279个亿,没了。

“3.279亿元”是个什么概念?查了一下,据当地政府官网消息,2020年荆州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47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17元。我数学学得不好,这得是多少个小康之家的年收入呢?各位可以自己算。

经常见到一些新闻,事情被曝光就会引发一片叹息,几声谴责,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当然,领导们也少不了批评,比如这次就有领导说,“我觉得雕像的每一块铜片,都是抽向我们的一记响亮耳光”。反思不可谓不沉痛。

批评之后呢?建了、迁了,这期间的损失谁来埋单?如果事情到“批评”为止,那这一记耳光即使再响亮,也着实有点贵,什么样的耳光能值3个多亿呢?若真如此,那这记“耳光”不仅不响亮,甚至只能说是轻轻抚摸,还不如“罚酒三杯”。

公众需要知道的是,这高高的关公像谁建的,谁批的,谁管的?之后有没有人被追责?估计公众还想多问一句:未批先建,违规建设,怎么就没人出来管呢?一个高达57.3米的庞然大物,堂而皇之地矗立在那里,有关部门岂能视而不见?可能有人出来说,我们不是没管,我们下过整改书了。理由貌似很充分。可如果下一纸整改函就可万事大吉,甚至就此免责,那这“领导”真是太好当了。

如果没有国家有关部门的通报批评呢?是不是继续高高矗立在那里?是不是可能有关部门还会幻想成为网红打卡地?成为城市的地标式建筑?这未尝不是一种可能。想到此处,不禁为有些领导的豪横捏一把汗。权力意味着责任,而如果用什么“认识模糊”之类的理由来搪塞,那只能说明其业务素质不过硬。

3个多亿的损失,如果仅换来一个“教训深刻”,那是不是还可以说“大意了”。的确,大意了,中央发现了。当年关云长大意失荆州,现在有关部门大意迁关公。只是,若此事再无下文,到此为止,则迁移也毫无意义。

(作者为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媒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