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宰客”须变革扭曲的市场机制

2012-02-09 09:4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吴江  

    随着网友爆料的井喷,三亚宰客事件还在继续发酵。有网友在三亚一家酒楼点了20余道菜,共消费了7997元,其中酸辣土豆丝57元、炒青菜72元。此外,还有游客春节期间在厦门鼓浪屿遭遇“天价菜单”。

  从天价海鲜到天价青菜,从三亚到厦门,“宰客”事件不仅在品类上不断拓展出新的领域,甚至在地域空间上也在不断合纵连横。然而,面对这没完没了的“宰客”事件,相关部门与商家的态度却依旧显得暧昧。例如,对于天价青菜,三亚方面的回应是“时蔬菜肴无指导价”,因而处理缺乏依据;而厦门的商家则干脆将“皮球”踢给了点菜的“临时工”。

  不仅如此,有道是“存在即合理”,既然“ 宰客”现象如此普遍,似乎也可作为其合理性的佐证,否则的话,商家若是因宰客而无人问津,岂不早该关门打烊?但天价餐饮是不是有人买得起,有人愿意埋单,便可以归为市场呢?答案其实同样是否定的,假如说天价餐饮的背后真的有什么市场规律的话,那也是扭曲与畸形的市场机制使然。

  事实上,在中国的消费领域,早已呈现出一种二元化甚至两极分化的趋向。一端是包括公款消费与富裕人群在内的蓬勃发展的高端消费,而另一端则是普通民众连几块钱的菜价米价都要精打细算的低端消费。一座城市的普通市民从来没进过一些酒店,也从来不进某些商场 ,又何尝不是个普遍现象呢?于是,当以旅游者的身份来到一个全新的城市,因为缺乏了解而进了不该进的店,或许的确也是“被宰”的一大因素。而据媒体报道,三亚春节期间的天价宰客,很大程度上有着公款消费甚至特权阶层的支撑。当同样的天价,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是宰客时,究竟算不算宰客,该以谁的判断为准,的确难以分辨,也难怪相关部门要觉得棘手、犯难,乃至不得不暧昧以对了。

  基于上述视点,不断发酵的“ 宰客”现象背后,或许的确不仅仅是“宰客”那么简单。“天价”究竟是否合理,又是否正常的市场所形成,不妨回归常识来判断。“宰客”现象背后所暴露出的那个扭曲与畸形的市场机制,或许才是最需要疗治之处。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孟祥龙]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宰客 市场机制 吴江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