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喜欢穿大褂。夏天就穿个布的,冬天就做个棉的,我没见过他穿西服或者中山装。而且衣服经常半个月不换。”
姓名:安可荇
简介:1928年生于日照,
王献唐之子王国华的妻子。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嫁到王家来的?是父母给安排的吗?
安可荇:不是的,我爸妈在日本人来到的时候都被害死了。我是那时候从日照跑来
青岛投奔老先生家的,其实当时老先生也不在青岛了,他护着书去四川了。不过。我们在日照也算是大家族,当地有丁、牟、秦、安、李五个大户,老先生的母亲和媳妇都是丁家的,我们之前也不是完全不认识。
记者:您来青岛投奔王家人住在哪?就是观海二路那个王献唐故居那吗?
安可荇:是的,那是老先生自己花钱买的地,自己设计建起来的。后来好多老乡来青岛都住在这,我记得院子里有柏树,还有一个小亭子。不过现在那个房子早不是我们家的了,样子也和当年不一样了。我就是在这住的时候和老先生的儿子结的婚。
记者:老先生有几个儿子?还有,您和他儿子结婚的时候他并不知情是吗?
安可荇:他有四个儿子,我家先生是老三,但老大和老二都在1949年前就死了,也没留下后人。所以其实,我家先生是老大了。我说了,当时老先生在四川那边,我们结婚他并不在场,不过写信给他说了,后来抗战胜利,我们搬去济南,我才第一次见到他。他当时住在济南经十路十四号,那是个小四合院。他见了我也很高兴,说结婚了就好,好好过。他喜欢抽烟,我就给他点烟,可能我有点害怕吧,一下子火点大了 ,他赶快问我:“没烧着手?没烧着手?”他平时不太爱说话,显得很严的样子。但人其实很好。有时候我老婆婆(王献唐的继母)、婆婆说我说得厉害,他出来就说一句:“人家的孩子也是孩子,人生父母养的。”
记者:你平时怎么称呼老先生 ,他平时有什么爱好?
安可荇:我叫他大大,我们那边习惯这么叫。当时我们一大家人住在一块,没发现他有什么爱好,就是喜欢抽烟和看书。他看书看得可厉害了,天天饭也不和我们一起吃,自己单吃,说和我们一起吃饭耽误他时间。我有次看他吃饭,就是一边看书,一边拿起东西往嘴里放,根本不在意自己吃的是什么。反正他就是爱看书,还教育孩子一定要看书。我现在想,他就教育孩子两个事,一是看书,二是要孝顺。
记者:我看您屋里挂的这个照片,王先生穿了一件大褂,他后来穿过中山装或者西装吗?
安可荇:没有,他就喜欢穿大褂。夏天就穿个布的,冬天就做个棉的,再冷就加个袄,我没见过他穿西服或者中山装。而且他穿衣服也很不讲究,一个衣服穿很多年,半个月还不换,我们说衣服脏了不卫生,他说“有灰不一定有细菌。”
记者:我听说老先生最后是因病去世的,是什么病呢?
安可荇:他后来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刚开始是头疼,他非说自己脑袋里长了瘤子,还跑到北京去做手术,结果人家打开看了,说没有。后来就是把腿摔断了,一直不太好。最后住院的时候又被热水烫了一下,很厉害。最后反正是好多病就去世了。
记者:有件事,我不太明白,王先生是后来在济南工作,也是在济南去世的,为什么后来埋在青岛了呢?
安可荇:是这样,他一开始是埋在济南万灵山的,后来“文革”的时候,他的墓被人挖了。我们也到青岛来工作了,不回济南了。我后来去给老先生重新弄坟,济南那边说,要不给你们放到济南烈士陵园去吧。我说我们不是烈士,不去那。我想起老先生以前说想回青岛,想去崂山底下种葡萄,再加上我们年纪也大了,如果还埋在济南,也没法回去扫墓,就提出迁到青岛来。结果人家济南那边不同意,我为了这个事,先后跑了有20年吧,终于办成了,后来又说要火葬,我说不行,我们一开始是土葬,这回只是重新埋起来,为什么要火葬?我把老先生的骨头放好,做了新衣服,头骨就放帽子里,身子的骨头就用衣服包起来,又找乡下人做了口棺材,最后我看好浮山那了,那也算是崂山的一部分吧,就埋在那了。
记者:王献唐先生墓旁边是康有为的墓,当时是考虑这事了吗?
安可荇:没有,人家埋人家的,我们是我们的,我就是看那个地方位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