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献唐考证
青岛汉代叫‘不其(ji,音记)国’,这是因为以前崂山附近有两个部落,一个叫‘不’族,一个叫‘其’族。”
姓名:鲁海
简介:1932年生于青岛,文史学者,曾任青岛图书馆馆长。
记者:有人说“青岛是王献唐的第二故乡”,那王献唐第一次来青岛是什么时候呢?一生在这住了多少年呢?
鲁海:他本来是日照人,11岁的时候(1907年)来青岛上的中学,当时还是德占青岛时期,他是在礼贤中学,也就是现在的九中上的学。当时礼贤有3种班,一种是普通班,一种是德语班,一种是土木工程班。他先学普通班,后来又学了段德语,所以说他德语是很好的。之后,他就上了德国人办的那个德华大学,之后又在青岛当记者,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主权,他做了胶澳督办公属的秘书。直到1926年他才离开这里,后来他又多次回青岛,他的家人也一直在青岛。现在他的后人也在青岛这边住。
记者:现在给王献唐的头衔有很多,比如考古学家、金石学家、收藏家、历史学家、经学家等等,您怎么看这个呢?
鲁海:王先生是老前辈了,成就确实很高。但我觉得他的主要头衔其实是两个:历史学家、图书目录学家。他考古也好、研究历史也好、搞金石收藏也好,这些都可以归纳到历史学里。另外就是他是目录学家,这其实是很冷门的学问,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什么叫目录学。我是在图书馆工作的,知道这其实是个很枯燥的东西,耗费精力也很大,比如纪晓岚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他把四库全书里边收的书和相应的作者用很精简的文字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还对一本书的不同版本进行了比较分析,这是很耗费精力的。目录学就是研究这个的。
记者:他在历史学上和图书方面主要做了哪些贡献呢?
鲁海:历史学上,他最早研究龙山文化并出版过一些影响很深远的书,比如《山东古国考》,很多人说山东就是“齐 ”“鲁”两个国家,其实山东这里有百十个小国,以前没有人研究过。还有《炎黄氏族文化考》,他说炎帝部出于东夷,东夷文化的中心就在今天的山东。他还谈到了青岛汉代叫“不其(ji,音记)国”,之所以有这么怪的名字是因为以前崂山附近有两个部落,一个叫“不”族,一个叫“其”族。当然,这是他个人理论,也许有争议,但他为这类研究做了很好的梯子。图书学上主要是他抢救了很多珍贵的文献,比如著名的海源阁藏书,险些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战乱中毁掉,就是他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期间保护下来的。
记者:您和王献唐本人有过接触吗?
鲁海:没有,我很遗憾没有见过这位老前辈。但是我一到图书馆工作就知道他了,他是我们这行,特别是山东图书馆工作的大人物了。而且我和他的儿子王国华是好朋友,国华后来就住在青岛,他喜欢研究青岛本地文史,那时候我们经常一起交流。我们是“文革”后认识的,当时他家住在龙江路。我去他家拜访过他,家庭条件还好,有好多古籍藏书,应该是他父亲留下的。但是他很少和我提他父亲的事。可惜他去世得比较早,他很爱搞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