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踏破铁鞋发出“半岛好声音” 见证人:单俊楠,曾为新闻评论部深度报道组首席记者,现为时政新闻部负责人。
见证语录:15年风雨兼程,所有半岛人还在路上,收拾行装重新上路,未来必将更加精彩。
两年间走了大半个中国 2010年8月,单俊楠从时政新闻部调入新闻评论部深度报道组担任首席记者,为了写出有深度的新闻,单俊楠凭借敏锐的新闻嗅觉,放眼全中国,开始了哪里有料哪里有新闻就去哪里的职业生涯。“两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他说,“奔波、无休的劳累不是最难承受的,最难受的是外地采访遇到的重重困难,但只为能够在与全国媒体竞争中发出半岛声音,就不得不收起内敛,不断寻求其他可以想到的办法,直到把事情摆平。”
事儿要敢想才能敢做 “事儿你要敢想才能敢做,天宫一号发射现场进行采访报道这种大事儿,以前想都不敢想,觉得是新华社才能报道关注的。但是天宫一号发射的时候,我们提前做了大量工作,打听到发射中心有个高层是咱青岛人。几经周折,我们被特邀进入现场对天宫一号发射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单俊楠说。
因为肯干敢干,单俊楠有了另一篇轰动全国的报道。这篇报道的名字叫《解读瓦良格号前世今生 航母母港青岛完全够格》,是全国第一家媒体报道航母母港的稿子,采访的人物也是重量级的军事专家——李杰。做深度报道的这段时间内,单俊楠做过好多这样有影响力的稿子,期间多篇报道获得了大众新闻奖一等奖、山东新闻奖一等奖等奖项。
“五宗最”快问快答
从业以来经历的最难忘的事 山东援建北川新县城整体移交之际,,在北川采访一周时间,我几乎夜夜都失眠,担心无法写出那份缅怀和憧憬,标题、导语、结构写了改,改了写,全身上下被花蚊子咬得全是大肿包,回到青岛以后专门去医院上药,但还是留下了一片疤痕。
感觉自己最艰难的时刻 刚入报社时不仅办公条件差,而且工作压力很大,只能用“没日没夜”来形容工作状态,为找个线索着急上火,为赶篇稿子通宵达旦,为评个好稿窃窃暗喜。
最有成就感的事 有一天深夜11点半,我突然被电话叫醒,报社领导安排我第二天就去新疆,报道山东省援疆工作进展。旅程很辛苦,但我也成为半岛第一名到南疆现场采访的记者。
最遗憾的事 跑医疗口的时候,做过救助的稿子,遗憾的是报道了也救助了,最后却没能挽救他们的生命。
最大的成长收获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探索 、摸索 ,为深度报道、重大事件的报道蹚出一条相对成熟的路子来。文/记者 文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