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血泪过往捍卫和平晴空

2014-09-03 10:1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韩金惠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纪念日,也是我国首个以立法形式确立的抗战纪念日。1945年9月2日,在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这一天,距离1931年“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14年。在这场漫长而艰苦的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沉重代价,但终究取得了胜利,赢得了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1945年9月3日,四万万中国人民举国庆祝,这个中华民族近代史上第一个值得扬眉吐气的日子,最后成为抗战胜利纪念日。这个日子的确值得纪念,因为它让中国人民一雪前耻,取得了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中,世界人民前所未有地紧密团结在反法西斯的大旗下,最终战胜了共同的敌人;四万万同胞更是深刻感受到民族觉醒的力量,这种精神上的力量一直延续至今,并让无数国民为之动容。

  六十九年前的那场抗日战争,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不管是那段烽火连天的历史,还是那群浴血奋战的英雄,人民不能忘记,国家更不能忘记。当南京大屠杀亲历者的人数在一天天减少,当抗战老兵们一个个离我们而去,铭记和纪念历史变得不仅必要而且迫切。

  今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近日,国务院发出通知,公布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一系列国家仪式和纪念举措之下,民众“铭记英烈、传承历史”的使命感更为强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得到进一步显现。

  2005年5月10日,德国联邦议院议长蒂尔泽在“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揭幕仪式上说,“修建这座纪念碑并不只是为犹太人,更是为了我们自己”,“德国人民应该永远记住这一切,永远引以为戒”。所以,居住在这个星球的人们要永远远离战争,则必须永远保持记忆,永远保持警惕。现在,我们以国家的名义铭记历史,不仅是在提醒民众不忘屈辱,也是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回避错误的另一种警告。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从“九一八”事变算起,1945年9月2日的那一纸日本投降书,中国人民在血与泪中等了十四年之久。那些投身于国家抗战洪流之中的英雄,那些永远定格在民族记忆深处的不屈身影,我们如何能够忘记?从东北沦陷到北平失守,从苦守上海到血战衡阳,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一寸一寸地丢失,然而四万万同胞的觉醒、团结和勇敢却一点一点地开始积聚,并最终取得正义对于邪恶的胜利。

  更好地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创造未来。今天,我们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起点上,更加需要缅怀抗战先烈作出的牺牲,更加需要体会和平与发展来之不易,更加需要从那场惨烈而又伟大的胜利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愿世界和平,再无兵革。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