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创作者都是“不可欺的少年”

2014-12-02 11:07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何利权

  日前,一篇名为《少年不可欺》的文章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流传,发帖者为一位名叫Niko Ed-wards的19岁少年,其在文章中称自己团队的创意被优酷窃取用来为陌陌拍摄商业广告片。针对《追气球的熊孩子》侵权事件,优酷方面12月1日下午回应称,出于对原创的保护和尊重,公司公开表示歉意。优酷还表示,目前已经撤下了这条视频,公司将承担所有责任,对涉事的年轻员工进行批评教育。(12月1日人民网)

  在声势浩大的舆论推动之下,优酷公司终于表示了歉意,不过其道歉声明看起来更像是“撇清责任”:优酷制作的视频与Niko团队原著相比,仅仅是视频标题“重合”,故事脉络“类似”,地球图片“重合度较高”,参考的是美国短片,按照现有法律尚不能确认是否侵权,但是出于“对原创的保护和尊重”,可以向Niko团队道歉,并对涉事员工进行批评教育。总而言之就是“我们没错,法律也帮不了你,就这么算了吧”。优酷公司避开“抄袭”不谈,而将问题归咎于年轻员工及合作流程,于他们看来整个侵权事件不过就是一个误会。

  然而,此次侵权事件虽不一定是优酷公司的集体行为,但是如果员工可以心安理得地去“抄袭、欺骗”,是否可以折射出优酷公司甚至整个版权环境的“不正风气”?之前Niko的那篇《少年不可欺》能够引爆朋友圈,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掰手腕儿的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一方是没有任何背景的19岁少年,一方是互联网行业的“巨头”,自然会引起舆论的极大关注;二是少年与“巨头”的较量,其实就是正版与盗版的角力,是创作与剽窃的抗争。与其说优酷公司以大欺小的“侵权”犯了众怒,倒不如说这是公众不满于“抄袭”猖獗的一次爆发。

  这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壮大,特别是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创作者拥有了表达才华的机会,然而对于创作者们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却没有随之巩固,常见的便是“盗版”现象随处可见。不仅消费者不尊重创作者的劳动,不少创作者也随意窃取其他创作者的劳动。比如,许多互联网媒体随意使用传统媒体的原创内容,却不征求创作者同意,更不支付任何费用,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今日头条事件便是如此。优酷公司员工欺负少年也罢,今日头条免费“搬运”新闻也罢,不过都是版权环境恶化的投影。

  Niko的那句“一个19岁的普通少年怎样跟这些行业巨无霸抗衡呢”,喊出了处于弱势地位的创作者的无奈,也道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疲软。特别是这些年互联网的发展让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的难题,比如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立法滞后、侵权成本低、取证困难、维权成本高等。但是倘若原创得不到保护,创新从何而来?每一个创作者都是“不可欺的少年”,这一方面有赖于相关部门完善法律体系,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另一方面也需要每一位遭受侵权的创作者,像Niko那样勇敢地站出来,以“少年”之躯同强势的“巨头”较劲儿。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