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韩小伟
10月10日上午,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日前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大力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对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给予政策支持,明确了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的补贴标准。《意见》提出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即到2020年,扶持返乡下乡人员成功自主创业2万人,带动就业20万人。
建议探寻发展网上创业 《意见》在拓展创业创新领域、培育创业创新主体、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人员培训、加大财税政策支持等方面,针对返乡下乡人员参与融合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了多达10条服务保障措施,将“鼓励、支持、扶持”落到了实处。
立足本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基础,《意见》为返乡下乡人员指出了当前可以参与、易于起步以及发展效益可期的相关领域,并分门别类地列明了相应创新载体、创业载体和所需基础条件。积极搭建创业创新平台,打造创业创新园区(基地),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三园同建”,打造创业创新孵化器,吸引返乡下乡人员入驻创业创新。
发布会上,市农委副主任、市委农工办主任窦宗君介绍,青岛市大力发展促进农业,新建了一批现代园区、家庭农场,还有一些社会化服务组织。前期公布了首批创业创新园区35处,其中国家级的11处。
围绕“培育创业创新主体”,在组织形式、合作形式和发展方向上做出了更为明确的指引。其中,在发展方向上,更多建议返乡下乡人员探寻发展网上创业,鼓励、支持、引领他们参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
具体“创”什么?窦宗君介绍,可以兴办家庭农场,通过承包、入股、租赁的形式承包农村农民经营的土地,兴办家庭农场。第二个创建现代农业园区。“现在已经有很多先行者在农村创建休闲观光的农业园区、体验采摘的农业园区、栽培、特种养殖专业园区。通过兴办现代农业园区,把农业的一二三产业很好地融合起来,提高我们的农业市场竞争力。”窦宗君说,再一个是兴办服务型组织:给农民提供销售、农资供应、市场信息、技术服务这些方面的一些服务;也可以给农民提供一些养老、教育等方面的生活性的服务组织。
创业创新可获多种扶持 《意见》围绕“加大财税政策支持”,明确了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的补贴标准。将创业创新项目纳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范围,符合财政补贴政策的,按规定给予政策支持。将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纳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等各类财政支农项目和产业引导基金扶持范围。明确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创办小微企业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按规定给予最高2万元一次性小微企业创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符合条件的,按照每个岗位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对返乡下乡人员创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好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
对于很多创业人员来说,资金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窦宗君介绍,除了《意见》中明确的补贴标准,还有贷款担保和贴息、政策支持和扶持。“从国家到省市正在探索对农业承包土地经营权,包括购买农具作为抵押贷款。政府对于符合条件贷款利息给予补贴,这也有具体的政策和规定,对贷款贴息给予最高45万元担保贷款贴息。”窦宗君说,“只要符合条件在政策范围内都要给予补贴。对于下乡返乡人员就业指导、技术培训、技能培育也都给予优先和支持。”
大学生回青成“创业带头人” 据窦宗君介绍,大体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青岛创新创业经营主体有330多个、创业人员超过4000人,带动就业22000多人。
下乡返乡大学生创业创新方面,有一个大学生叫做耿琪超,莱西市人,2013年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专业,毕业后回国创业,2015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大学生创业者,2016年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优秀奖,被评为“青岛市创业带头人”。上了年纪的农民工回乡创新创业,对这些人按照财政奖补政策、贷款担保贴息政策享受之外,重要的是发挥优势加强对他们技能培训。通过一个现代服务组织给他一对一对接,通过现代园区、农场、合作社进行合办,实现创业创新目标。《意见》围绕“强化创业培训”,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培训计划和目标。初定目标是每年培训国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青年农场主1000人以上,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培训1.5万人,新发展农民田间学校100处。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