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丨“习刷刷”,要趁早?当在校大学生开刷实习经历,简历已可私人订制

2023-08-21 00:08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249258) 扫描到手机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高芳 实习生 郑智佳 赵一琦

“实习要趁早”正成为一种校园潮流。当面对特种兵式旅游打卡、“三下乡”实践、Citywalk、备战考研……N种暑假“打开方式”,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把刷取职场“经验值”作为最优选择。

就在7月下旬,浙江宁波推出2023年度大学生暑期机关事业(国企)单位实习活动,提供实习岗位1222个,启动报名一周就收到简历6000多份,个别热门岗位报录比高达44:1。而某知名招聘机构发布的一份2022年大学生实习调查报告表明,超七成在校大学生有过实习经历,其中47.4%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就有了实习经历,有3至4次实习经历的大学生占比7.9%。

从大学生到实习生,不单单是身份的转变,象牙塔内的年轻人透过“实习”这扇窗,隐约探索出未来生活的一角。

蹚入职场,提前操练起来

从0到1,还得靠“内推”

6月17日午夜时分,中国海洋大学的宿舍区漆黑又寂静,一栋女生楼上却仍有窗口透着橘色的灯光。室内,小亚正趴在桌子上,逐条核对着自己的简历信息。

小亚今年20岁,新闻专业大二学生,这个暑假中有一门必修课是“专业认知实习”,临近期末周,实习单位还没有着落,她只好熬夜完善简历,以求投入各求职单位的邮箱后,能得到对方的垂青。

“实习”早早进入大学生涯的规划,或许与一组数据有关:据教育部相关部门统计,我国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到909万人;2022届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158万人。

在如此规模的就业环境下,不少学生初入校园就开始寻找实习机会,目的很明确——让毕业简历的那张A4纸变得厚重起来,以求它能助力自己留在心仪的职场位置上。

其实,小亚已经在大一下学期有过一段“含金量”很高的实习经历。老师帮她联系到一位在央视下属部门工作的学长,通过学长推荐,她成功得到在央视栏目组实习的机会。三个月的实习期里,主要从事有关文字方面工作,负责给主持人写稿。“其实那个岗位不缺实习生,但我是经人介绍来的不好拒绝,反正不拿工资补贴,所以就收下了。”

小雨的部分简历

小亚的同班同学小雨也是凭学姐内推,得到了一份在青岛广播电视台实习的机会,工作不算困难但很繁琐,平时学习视频剪辑,还要随时待命出采访任务,让小雨恨不得自己长出三头六臂。

因为自己所在的这个岗位长期招实习生,实习期满后,小雨便想着推荐给其他有需要的同学,于是在学校的一个微信群里发了消息。没想到消息发布不到一分钟,就有十几人申请加她微信好友。验证通过后小雨发现,这些人有同级的同学,也有大一新生,“觉得大家真是好卷啊,都在尽可能地找实习机会”。

无独有偶,今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的郝燚,大一入学时便开始了自己的公众号写作、编辑、运营,三年里发布原创内容150篇、逾20万字,其中3篇阅读量破千。但即使有如此过硬的实操经验,找一个实习单位对他来说依然困难重重。

“我在大二期中考试那段时间疯狂投简历,各个平台加起来可能有六七十份,第一份实习想去大厂,投了三四个字节跳动的岗位,还投了一些其他大厂,但他们都觉得我资历不够,理都没有理我。” 郝燚回忆,简历纷纷石沉大海,最终还是通过家里人介绍,才得到第一份实习机会——在湖北日报社做一名实习记者。

每次见报后,编辑给报纸稿件评语。 受访者供图

从0到1,对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这种“内推”的形式是打开实习大门的重要途径。

从大一找到第一份实习工作开始,小亚得空就四下寻找实习岗。这种提前模拟应聘的感觉,让她对自己的未来有了一点点把握感,“有点喜欢这种‘刷实习’的感觉,甚至有点奇怪的享受。看到别人怎么就进了大厂啊,自己投不中就会有点焦虑,但有的时候又觉得挺踏实的,感觉自己一直在使劲儿,在往前走。”

郝燚在湖北日报实习时拍摄的办公楼外景。

一份简历,何必“卷”起来

有央视栏目组实习的起点,让小亚在心里默默立起一根“标杆”,“后面再找实习岗位时不会考虑向‘下’去找,而是会关注更大的平台。”互联网大厂、央媒、各大卫视,这类单位是小亚求职的重点方向。为了获得这类单位的实习机会,小亚把简历分成三个板块进行打磨:首先是实习经历,尽可能多地罗列出来;然后是实习成果,每段实习中都做了什么、取得了哪些成绩,一一汇总;最后是个人能力、特长,重点标注出来。

申请不同的实习岗位,小亚会对简历再做细节调整。“我投中的第二个实习岗位,主要是做‘中国大学生在线’在B站的运营,投简历时,我就重点标出来会剪辑、P图等技能,学过数据分析之类的课程。”

丰富亮眼的实习经历让小亚自信满满,对简历的背景颜色、版式设计等形式呈现,都没有过多修饰。她认为自己是个目标感很强且主次分明的人,“实力才是硬道理,我高中就做了职业规划,高考填志愿时选报的全都是新闻专业,为了找个好工作,我从大一开始就注重积累优质的实习,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不适合我。”

小亚去浙报面试时拍摄的图片。

今年6月份,小亚向浙江日报社投了一份简历,凭借丰富的履历她又一次获得了难得的实习机会,实习时间为一个月。

在投这份简历前,小亚逐条做了针对性修改。因为这次想要参与的工作是编辑岗,此前的实习经历中并没有涉足,小亚便重点突出了曾实习的单位——央视和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对工作经验减少描述,详细强调了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我同期的实习生很多都是浙大、复旦这类大学的,我背景上不占优势,能获得这个机会,是以前的实习职位帮了忙。”

与着力修改简历内容的小亚不同,郝燚把笔墨的着力点落在简历的“颜值”上。今年1月份他看到一个电视台栏目组在招聘实习生,特意花100多元在网上找了专门负责设计简历的店铺,帮助自己完善简历的色彩、构图等,以求整个简历的风格都与电视栏目的调性相符合,并且在每一个小标题处,都采用栏目的Logo作为提示性符号。

“后来电视台的人事主管跟我说,我的简历特别亮眼,在一百多份简历中能一下看到一份诚意。”郝燚对此总结,“只要你的简历能引起别人注意,你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完完全全合理且成立的。”

像郝燚一样试图在简历形式上下功夫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一位承接这类业务的淘宝店主介绍,店铺一个月大概能接一百多单这样的生意,客户群体均为在校大学生。“速度快、模板丰富、能突出个人优势”,是满足客户需求的几个关键词,他们既有固定的简历模板可供选择,也会按客户的要求定制个性化模板。

“私人定制”简历的价格一百元至几百元不等,多在店主了解了客户的基本信息和需求后再定价。客服通常会问:“您是职场人,国内应届生,还是国外留学生?”“你是什么学历和专业?”诸如此类。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将自己的简历交由专业设计人士来完成,以求达到“完美”水准。

淘宝店主给出定制简历费用情况。

职场竞争的严峻性就摆在眼前。求职简历是素质和能力体现的缩影,能否在求职的人海中脱颖而出,准备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细细打磨,越来越多大学生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加入“卷”简历、“刷”实习的群体。除了像小亚、郝燚一样有针对性地选择实习岗位,还有许多大学生对实习岗位抱有“随遇而安”的态度。小方就是一个例子。

作为一名东北财经大学对外贸易专业的大三学生,小方已经积累了4次实习经历,但都与所学专业无关:在媒体做实习编辑,在教育机构当老师,在会展公司参与布展,最近一次,是在一家猫咖当前台。

小方的实习不局限岗位、单位,似乎有点“漫无目的”的意味,“我没有明确想未来要怎样怎样,所以我也不想给自己设限,我想尽可能多地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尝试也是进步。”对她而言,不同职业的“体验感”要大于这份经历给简历带来的加成。

“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小方很认同这句话,“尽可能多地尝试也许能给未来带来更多‘破局’的可能。对未来目标即便并不明确,保持‘向上’的姿态总是没错的。”

资料图 视觉中国供图

紧张狼狈,这才是实习

得到实习机会只是冲关路上的第一步。收到offer的大学生们到岗后,接踵而至的压力和不适应就像不断出现的“怪兽”,冲关、“打怪兽”,实习生活并不轻松。

“得到的锻炼很多,同时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让郝燚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电视台栏目组的实习经历,“接触的东西都是学校里没学过、也从来没了解过的。”课堂上主要学习新闻的采写编评,在栏目组实习时却是琐碎工作的集合,采买物资、布置场地、与艺人对接沟通等都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更偏向于实操吧,机器的设置、摆放位置等,都是要现学习的。”

时间紧任务重,项目总是一个接一个,郝燚根本来不及喘息。那段时间,熬夜、干通宵成为常态。“经常凌晨一点从录制棚里走出来,看着漆黑的天空。我终于对一句话有了切身的感悟:满地都是六便士,抬头看见了月亮。”

每天除了正常的节目录制工作,还要根据编剧组给出的采买清单和链接,进行采购。有一天,郝燚对完货品种类和数量后,大概凌晨四点钟才睡下,早上七点多又被手机来电叫醒,原来栏目组的审核负责人发现他被线上的虚假店铺坑了,采购的东西都是假货。郝燚一下子睡意全消,当时距离节目录制只有两三天,“那真是紧张、忐忑又狼狈的一天,忙着重新备货,连午饭都没吃。”

从在校生到实习生,不单单是身份的转变。

郝燚的校友小陈,读的是法学专业。早在2020年6月,上大一的小陈就通过山东省的“青鸟计划”,在家乡聊城的人民法院实习了两个月。第一次实习,小陈对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并不熟悉,只能从送送文件、打扫卫生开始,慢慢接触到文书传达工作。“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跟实践相差很大。在地方法院,一个业务程序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简化的地方,所以有不少东西要重新认识理解。”

此后的2021年寒暑假,小陈依旧选择投身地方法院的实习中,到现在,他已经拥有了三段实习经历,简历上的一行行文字,既是他工作经验的证明,更是他找寻下一份工作的底气。

2021年2月,小陈在刑庭实习。

2021年6月,小陈曾参加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的分所面试。这可是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律所,当时小陈已通过了最后一轮面试,只剩他和本校的一名研究生学姐,竞聘的实习岗位是负责一家高新技术公司上市审查的相关工作。

“其实我当时对企业上市基本一无所知,但还是投了简历,也是运气比较好,进了面试。”最终没能得到offer的小陈坦承,“我一没有法律资格证书,二没研究生学历,所以人家最后就留了那个研究生学姐。”

2021年6月,小陈在聊城市人民法院的实习证。

实习是知识与实践的有效链接途径,“我觉得早早实习是有好处的,能让自己更清楚以后想做什么工作,有哪些不足,更有针对性地查缺补漏。”在实习中一步步获得成长“经验值”的小陈现阶段正准备法考,为进入律所做着努力。实习带给他的不仅仅是工作经验,还有越来越明晰的人生规划。(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亚、郝燚、小雨、小方、小陈均为化名)

■观察

如何赢得一张有准备的“入场券”

“学历是我下不来的高台,也是孔乙己脱不了的长衫。”这个话题的讨论者多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他们或正在求职的路上,或刚步入社会不久,象牙塔中的意气风发,在现实的激烈竞争和疯狂“内卷”中被逐渐消磨,取而代之的是迷茫无措的泛焦虑情绪。

对此,央视网的评论明确指出:“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为读过书,而是因为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不愿意靠劳动改变自身的处境。长衫是衣服,更是心头的枷锁。学历的价值只有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的情况下才得以体现。”而“实习热”从这个层面讲,正反映出当代年轻人积极应对的态度,他们主动脱掉“长衫”,努力适应社会。

曾经在澳柯玛等大企业从事HR工作的山长海,目前在一家智能科技公司担任人力总监,从业20多年的他认为:一份实习经历是非常必要的。“前几年,很多单位招聘的应届大学生,能留下的不超过30%,主要原因是很多人在入职前后认知不对等,产生了落差。最近几年,不管是求职者还是招聘公司,更趋于实际体验感。应届大学生求职时关心的问题非常具体,比如公司就餐、住宿、是否常驻外地,甚至家庭成员对这份职业的认同度,都会是求职者选择一份职业的关注点。这说明应届大学生对一份工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他认为,这种变化,是实习经历带来的“提前认知”。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实习能够帮助学生锤炼实践能力,了解各种工作流程、技能和工作习惯,更好地融入职场,还能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接触和理解不同的企业文化、职场文化,了解不同职场的工作方式和习惯。通过实习,学生能够了解所在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行业动态和前沿技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职业技能和知识体系,拓展人脉,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资料图 视觉中国供图

如何在“实习热”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山长海也给出了建议:如果是为了未来就业做准备,实习经历应该与个人的就业方向紧密挂钩。对于什么样的实习经历更能脱颖而出,山长海认为,“HR考量的是你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承担什么角色,具体负责哪一项内容,这是非常重要的。”

那如何让一份求职简历在实习热中脱颖而出,简历更重内涵还是颜值?

曾经在知名猎头公司猎聘招聘担任顾问的甄乐认为“万变不离其宗”,“你的简历要抓住重点,那就是和求职企业有高度的匹配度,这是非常关键的加分项。”

“简历不应千篇一律,要找到自己的特点描述,比如一份有职业规划的简历就很吸引人,从大一开始,你能看到他的实践和学习方向非常有目标性。”山长海认为,“如果你发现不了一份求职简历的特点,这就是一份平庸的简历。”

“现阶段企业获得人才的途径越来越多,不管是招聘方还是求职方,双方的选择呈现多样性。”山长海这样总结目前的人力资源供求关系,“对于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说,实习获得的经验值,就显得很宝贵,可以赢得一张有准备的‘入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