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对于岛城的学生来说是个大考接连的月份。先是7日、8日、9日连续三天的高考,让整个城市上空都仿佛笼罩着一层紧张气氛。10日,就在大家为高考考生走出考场刚松口气的时候,初中毕业生及家长们则开始紧张起来。因为,初中毕业生们要在11日、12日、13日三天全力奋战第一个可能影响他们一生的测试——— 中考。与全国范围内的高考相比,中考的影响力在地域范围上显然小于高考,但若单论青岛的考生人数,中考生的数量明显比高考生要多。
明天,是中考试卷开始阅卷的日子。与山东省的高考试卷出题宗旨相比,青岛的中考试卷与其有相似性又有不同性,其一,就是集中体现课改精神;其二,作为全国课改先驱城市,青岛的中考试卷,就贯彻课改宗旨而言,比省内其他城市更成熟,也更前沿。借用一些老师的话讲,今年中考试卷试题的设置,既保证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也保证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选拔。“既不会让很多学生分数太低,但想得高分也并非那么容易,因此,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得到很好的检验”。
那么,今年中考各科试题难度、题型分布究竟如何呢?考生面对此类题型怎样才有望博取高分?我们请来岛城学校的知名老师来对今年中考试卷进行解读和分析(因历史虽与其他科目同考,但不列入中考分数统计,故我们仍分析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政治六门),相信他们不仅能给我们带来权威的评点,也能对以后初中老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提供一个参考。文/本报记者 吕军 图/本报记者 何毅语文:作文紧扣“和”字□青岛志成实验中学 段秀蕾
保持稳定 难度略降 2008年青岛市中考语文试题着重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以及已有的经验向外迁移、延伸与拓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试卷整体来看,题型与往年相比变化不大,分为语言积累及运用、阅读与探究、作文三大部分,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题目与往年相比,难度略微有所降低。
语言运用题以地震为背景 汉字书写依然是填充四字短语中的重点字,要求“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汉字”。
诗文默写的必做题选取了崔颢的《黄鹤楼》。这次考查了律诗的默写,给出律诗的首联、颈联,要求填出颔联和尾联,既有利于提示学生记忆,又充分考查到学生答题可能出现的问题,目标明确。诗文默写的选做题兼顾了诗、词、古文、现代文等不同的文本,注重了诗文名句的积累,考查点具有代表性。
语言运用题鲜明地体现了语文“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主题,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本题的设置以四川地震为背景,要求给舍己救人的陈浩写慰问信,并模拟陈浩回复。命题围绕社会的热点与焦点问题,紧扣语言运用的基本要求:表达简明、连贯、得体,感情真挚。此题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得非常紧密。
名著阅读基础很重要 名著阅读三选二,包括《水浒》、《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小说,涉及七、八、九三个年级的名著导读内容。其中两题须在阅读原作的基础上方能顺利作答,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必然受益。
文言文课内阅读的读书卡片题须特别注意审题,文中“安陵君维护国土完整,标明自己坚定立场的句子是哪句”,而非“唐雎”要如何。文言文的课外阅读相对去年来说难度不大。
现代文阅读重鉴赏 今年的现代文阅读更加注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说明文阅读是《揭秘雪崩》:概括全文内容、雪崩特点、发生雪崩的条件及预报方法等考题,着重考查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及简洁表达的能力。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抛开了传统的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等文体性知识的考查,而考查了说明文中的记叙、描写及作用。《升学指导》在“考查要求”中已明确指出:“在阅读过程中了解并会辨析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对于初中生来说,对于记叙文体的考查应该是重点。记叙文体既可能是散文也可能是写人叙事为主的小说等。今年考查的是一篇小说。试题特别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与独特感受”,考题涉及题目解读(指向主题)、主人公、人物描写方法、叙述顺序(插叙)等,命题思路非常明晰。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课外现代文阅读没有设置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题目。
作文写地震难获高分 写作考题依旧是二选一,分为话题作文与半命题作文两种形式,都明确指出“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
话题作文:“国以和为贵,家以和为美,人以和为善……‘和’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追求。”这样的提示语,既是学生构思的提示,又是对学生的教育。“和”有多个义项,试卷上列出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的几个主要词条:①和衷共济;②和洽;③和解。“请选择其中一个词条为话题”,“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
捕捉当代社会的热点话题,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语文素养,是这一作文题的特点。在开放的前提下做了适当的限制,这样的命题符合语文学习要求。考生写作文时首先应该明确自己所选的话题,行文过程中必须注意点题和扣题,避免在不知不觉中将几个词条杂糅在一起,或笼统地只谈“和”。
构思上,“和洽”可以往“和谐”方向联系,“和解”可以往“宽容”方向联系,但不能任意改变话题。这两个话题文体选择的自由度比较大,写成记叙文、散文或议论文均可。若平时积累较多的素材或语言功夫过人,作文则可能更胜一筹。选择“和衷共济”话题,可以纵横古今议论,可以巧妙地选取角度,别出心裁地构思故事。本题需注意叙述的尺度。对于学生而言,热点素材“汶川地震”来源于电视、广播、报纸等,避免照搬材料,要“进行创造性表述”,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囿于生活阅历,考生选择这一素材,要拿高分相对而言困难些。
半命题作文:_________你误解了我
这是一个典型的记叙文题目。此题指向较明确,即紧扣“误解”落笔叙事,但同时可供选择的素材面也较窄。面对这个题目,学生们很容易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将某一人误解自己的某一事写清楚便大致符合要求。对于基础一般的孩子,选择这个题目能容易下笔些,只要写出由“误”到“解”的过程就基本上不会跑题,但这也意味着要做到新颖出众,“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比较困难。该题选材上不容易出新,考生可以在生动的描写、作文的形式和立意方面下些功夫。如能借助巧妙的构思,生动再现被误解的场景,有精彩的人物描写或细节描写,表达出自己对人际关系的独特见解,升华一下文章的立意等则可能拿到相对高一些的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