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周刊 | 三个人的网课

2022-03-28 09:54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阅读 (173475) 扫描到手机

文/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金震 孙雅琴 图/受访者提供

书房争夺战

上课期间紧闭的房门,长开不能关闭的电脑,亮在显眼位置的软件,还有电脑前、像在自言自语的人……居家网课的日子中,家和学校都浓缩进了这个90余平方米的空间。

清晨6点,童云飞揉着眼睛翻了个身,戳醒一旁的妻子刘娜。大学毕业后走上三尺讲台,每天6点半之前起床,已然是童云飞固定的生物钟,赖在床上反倒有些不习惯。

时间还早,夫妻俩轻手轻脚地起床,生怕惊扰到熟睡中的儿子。

童云飞和刘娜同为青岛六十八中老师,他教高三生物,同时兼任级部主任,妻子则是高二语文老师。

7点10分左右,童云飞习惯性地坐到电脑前,打开教学管理云系统,开始了线上的巡课。每进入一个班级直播间,便输入一次账号和密码,全年级15个班巡视下来,花了20多分钟,是平时线下巡课的一倍时间。

“今天我在书房上网课。”居家网课的这段日子,三口人经常说着同一句话。书房是最佳的网课环境,自然是必争之地。每次网课时间将至,三人便径直奔向书房,拼的是课时安排,甚至是抢占书房的速度。

3月21日,刘娜网课安排最集中的一天,上、下午共有三节课,占据了上课时间早的优势,帮她提前锁定了书房的席位。这也意味着,丈夫和儿子得主动回避,老老实实转战其他房间。

最先从书房争夺战中退出的,无疑是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小家伙的网课内容丰富,尤其体育、音乐等,免不了蹦蹦跳跳、放声歌唱。这样一来,书房空间反倒显得有些局促,只能“发配”到客厅。剩下的书房争夺战,就多在童云飞和刘娜间你来我往。

“每次争抢书房,多数是我胜出。”实际上,只要刘娜想在书房上课,童云飞便会主动让出来。儿子卧室有一张书桌,对于他这个1米8的大高个来说,空间虽然显得局促,倒也影响不大。

“这么多天下来,他现在可自觉了,只要我去抢,基本就是我在书房。”说起这事时,刘娜哈哈地满溢出幸福感。

一连串的“问号”

从线下切换到线上,夫妻俩原本以45分钟一节的课时,如今压缩成了30分钟。调整似乎仅限于此,线上线下课程衔接同步,早晚自习也一节不落,可担心无时无刻不在。

“今天巡课看着一切正常,没有线上搞怪的学生,都在认认真真地听讲,跟着老师二轮复习。”晚上9点左右,结束又一轮线上巡课,童云飞长舒了一口气,“这些高三孩子不容易,刚上高一一次居家网课,到了高三都高考倒计时了,结果又来一次居家网课。”距离高考仅剩70来天,大家在压力之下也透着些许无奈。

原本高三一模考试的时间,正在这次居家网课期间,如今只能后延,直接驶入高考二轮复习的车道。“一轮复习效果到底怎么样?学生在全市是什么位置?哪些知识点还需要强化?”一连串问号在脑海盘旋的同时,童云飞更忧心的是,“网课是否影响学习效果?同学们能及时调整进状态吗?居家学习自律性如何?”

师生不在彼此身边的最初几天,童云飞尤其忐忑。网课需要学生开摄像头,主要拍摄书和手的位置,就怕学生不按要求执行,看不到他们的学习状态。

“相比2020年上网课,这次明显要顺畅很多。”童云飞记得两年前一边摸索一边上网课的情景,“开始是录播课,后来调整成了直播,老师和学生都第一次尝试,手忙脚乱。”这些手忙脚乱,有的是初次使用直播软件的适应过程,有的是学生自律性不够,上着上着镜头里就没人了。

“现在高三了,学生长大了,懂事了,主动了。”在童云飞眼中,学生不必再催着完成作业,自主学习的兴致高了,就连家长都更加默契了,及时反馈着孩子的网课状况。

3月14日第一天开网课,童云飞巡课发现有个学生用布偶挡住镜头,一时看不清到底在没在,赶紧跟上课老师发微信:“这个学生挡了镜头,赶紧提醒提醒,看什么情况?”

“孩子调皮了一下。”上课老师回复时,镜头里也露出了学生正安静做题的画面,童云飞才稍稍放下心。

网课节奏比平时要快,老师和学生追着时间向前跑。跟学生线上交流时,童云飞能感觉到一股焦虑,“什么时候可以回学校?”“盯着手机上课快看吐了!”学生忍不住吐槽,童云飞课上一遍遍地安抚。

“你感觉今天效果怎么样?”夫妻二人在家更少不了交流,孩子们正处于成绩提升黄金期,童云飞就怕在网课阶段懈怠下来,怕网课会影响他们的心态。

如何了解学情,是两人共同的焦虑所在。

“线下面对面教学,学生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往往就反馈出接受和掌握程度,如今即便和学生单个面对面开着摄像头,也无法精准地捕捉这些有用信息。”刘娜焦虑线上课堂效果,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在短短的30分钟内,既要把知识讲完、讲透彻,又要丰富生动,还必须与学生互动,避免他们走神而游离在外,着实考验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设了4个闹铃

三口之家的网课,童云飞用“鸡飞狗跳”,形容着最初的抓狂。除了自己要授课,两口子还得盯着儿子的学习,“每天都觉得心里有事,甚至有时候顾不上他。”

“你明天是第四节课,我明天有三节课,小家伙你有几节课?”居家网课刚开始时,家里挂着三张课程表,每天晚上睡觉前,三口人都会盘点一番,夫妻俩常常不等儿子给出答案,便异口同声地脱口而出,“咦,你明天全天都是课!”

周一到周五的课程表上,刘娜基本每天都有课,童云飞的课虽然相对少一些,也仅是周五当天没有课,平时还得负责级部工作,其他时间几乎被备课占据。

与高中学生的网课不同,小学生上课时间较零散,一节网课拆分为上下段,上半段20分钟,下半段15分钟,中间留15分钟休息。毕竟孩子年龄尚小,上网课难免分神,经常错过开课时间,刘娜为此在手机上一口气设置了一排闹铃。

“儿子下午课程少,比较好把握,上午课程太零散,设闹铃很有必要。”第一个闹铃是早晨8点,准备10分钟晨读;第二个闹铃是8点20分,提醒儿子8点半上课;第三个闹铃是9点半,儿子完成了亮眼操,开始准备第二节课;第四个闹铃是10点35分,经过了眼操、体育活动,提醒在10点40分上课。

只有闹铃还不够。刘娜的电脑上安装了两款软件,一个是她语文课的直播软件,另外一个便是儿子的网课软件。只要儿子的网课一上线,电脑桌面立马会弹出对话框,提醒帮孩子打开视频。如果夫妻俩都在忙,未注意弹窗信息,就基本宣告儿子的网课要迟到了。

耽误了儿子网课,刘娜心里不免感觉内疚,可转头看到儿子玩得正嗨,就跟没事人一样,这种内疚顿时变成无奈,对着儿子就是一通抱怨:“三年级了还弄不好网课,还得靠爸爸妈妈替你盯着……你赶紧回学校吧,我还能清静清静,就不用管着你了。”

一听这话,儿子觉得冤枉,嘟囔着进行反驳,“你总说我!本来就没弄明白,还总是挨批评。”那一副委屈的模样,让刘娜看了又想笑,“你应该早晨7点上课,一直到晚上7点下课。”听到这话,儿子一扭头,不吱声了。

“他还是愿意在家上课,毕竟爸妈就陪在身边,也不被局限在座位上。”是老师也是母亲,刘娜其实非常理解儿子的心思。

立下“新家规”

三个不同的空间当中,回荡着不一样的声音,三人彼此间也形成一种默契,只要一个人在上网课,其他家庭成员的动作就得小心翼翼,或者干脆不去打扰。

有时候看儿子上课,童云飞忍不住想,儿子的网课有唱又有跳,这个课堂似乎更欢乐,反观他和妻子二人,则是天天围着题目、分数打转。

为上好每一节网课,夫妻俩总是严阵以待。只要出现在镜头前,童云飞就穿得很利落,一边在手写板上写板书,一边滔滔不绝地讲解,有一股线下上课的劲头,“甩开膀子讲更有感觉。”

儿子好奇爸妈上网课的样子,偶尔偷偷地推开一条门缝看,一副古灵精怪的模样。就在几天前,他一下推开了刘娜房门,虽然轻轻地喊了一句“妈妈”,可声音还是传进了麦克风,引得正在线上听课的同学笑起来,还一个劲儿地嚷着“带他跟咱一起上课……”

刘娜觉得不好意思,只能连连回应说:“不用不用,他还有自己的课。”

摄像头和麦克风实时开启,时间一长,让三人在家的行动自然而然形成了“规矩”,“如果要进房间拿东西,先是轻轻地推开房门,指一指电脑摄像头,询问是否正在开着。倘若处于关闭状态,那就大摇大摆进入,否则就得轻声地关门,避免干扰正常课程。”

至于下课忘记关麦克风,这种现象虽然极少发生,夫妻俩还是会互相提醒,这也是家里的“新规矩”之一,毕竟遭遇过一次尴尬。

就在刘娜上网课的第一个周五,从7点50分至8点20分,激情十足地讲完一堂课,恰好赶上外出的童云飞进家门,“老公,你回来了……”便意犹未尽地跟老公聊起天。

不一会儿,刘娜的手机微信就震起来,打开一看,全是语文课代表的信息,定睛一看,是告诉自己忘了关闭麦克风,刚刚夫妻俩的对聊,成了一场线上直播。还好,当时多数学生都已经退出了网课直播间。

“网课时间短、任务重,有时候讲课正起劲,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下了课又去看学习安排,就把关麦克风的事抛之脑后了。”此后,一家人立下了这条规矩,下课嘱咐一句——“及时关闭设备。”

指日可待的日子

早日回归校园,这是三口之家的心声,也是众多学生的期待。童云飞有时会忍不住想,在学校上课的日子至少打心底有一种踏实感,有一种陪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感。

“我就是要吃好吃的!”儿子开始表达抗议,餐桌上就一个菜,一人一碗米饭。

3月21日,童云飞仅有一节网课,11点5分到11点35分,这节课在一周之前就跟学科组进行了集备;刘娜上午两节课,第一节9点20分至9点50分,第二节10点20分至10点50分,课后还有一番总结。夫妻俩此前约定谁先下课谁做饭,可当天筹备午饭的时间有点来不及了……

“忙起来也没有办法。”众所周知,高中老师的节奏很快。平日里,两口子总有一个在早晨提前到校,午饭又都在校解决,全家每周只有两三天能凑齐吃晚饭。现在,一家人居家网课,按照小学上课时间表,儿子下午三点多放学,可夫妻俩都还忙着,小家伙只能坐在客厅写作业,或者干脆到小区里玩耍锻炼。

这不,儿子突然提出了一个想法,“要做家里第三个炊事员”,这有点让夫妻俩喜出望外,干脆地答应了下来。

“他有这个积极性,作为父母自然支持。这样一来,即便我们都在忙,他也不至于一直饿着。”趁着没有网课的空当,刘娜指导儿子做起了西红柿炒鸡蛋。从来没有使用过打火灶,调料的剂量也没有把握,更不知道如何掌握火候,看着儿子手忙脚乱,又拒绝她上手的样子,刘娜只能哭笑不得地干着急。

当这盘西红柿炒鸡蛋端上桌,夫妻俩可是给足了面子和鼓励,直接一个风卷残云。“不管饭菜味道如何,我们已经感觉很好了。刚刚10岁的小男生,自己掌握了一项技能。”对于儿子不断地成长,童云飞打心底感到高兴。

对于工作忙起来顾不上儿子,童云飞和刘娜也做了反思,当儿子想跟俩人亲近的时候,实质性的陪伴没做到位。

如今,刘娜学会了一首《顽皮的杜鹃》,跟着儿子一起做课间操,做起广播体操有模有样。为了督促儿子多运动,童云飞在手机上装了一款锻炼软件,打卡跳绳的次数和动作。跳绳次数不够,甚至跳绳动作不合格,软件都能及时识别、监测到,“还挺有意思的”。

陪儿子跳绳打卡的过程,也给了童云飞一些启发。虽然学校足时开齐体育课,安排学生居家期间跟着视频练八段锦,可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其中,这在心里总有一个问号。“让高中生每天打卡不太现实,但后续可以研究一下,让老师通过网课的方式,带着学生运动起来,既锻炼身体,又能起到监督作用。”

“什么时候可以回学校?”“上网课的日子早点结束吧!”近来,这是童云飞听到最多的学生咨询,就连儿子也开始盼着与同学重聚,回到可以嬉笑打闹的校园。

“回去的日子,应该指日可待了。”童云飞在线上回复道。

留校“守护人”

“老杨,我没有袜子穿了,能帮我买些新的吗?”“老杨,我的洗漱用品用完了,我想要这个牌子的……”3月25日,是老杨在校封闭的第12天,他像往常一样,在教室里巡查学生上网课,督促学生进行户外体育锻炼,等学生宿舍熄灯后继续值班到凌晨……

自3月14日起,老杨和青岛经济职业学校的45名老师,陪伴住校的西藏班及家在莱西、西海岸新区等地的共78名学生,开启了一段“校园网课”的日子。

贴身看护

老杨本名杨峥嵘,今年51岁,2005年从部队转业到青岛经济职业学校,成为一名教导员。他为人幽默随和,平日里经常被老师、学生们亲切地喊作“老杨”。

3月12日,学校接到停课通知,不能回家的学生住校封闭管理,老师也要一起封闭,一个由突击队和保障队构成的46人疫情防控专班随即组建。老杨被紧急召入疫情防控突击队,他的任务是全面负责封闭区内学生的住宿与就餐管理、学习与文化活动组织、健康监测与消毒通风、安全教育与心理疏导等工作。

3月14日,偌大喧闹的校园突然转入寂静,校园里用警戒线划分出了明确的学习、生活与活动区域。原来8人一间的学生宿舍调整为4人一间,不同宿舍的学生重新调配,进行集中管理。78名留校学生被分成4个班,57名藏族学生分为3个班,21名汉族学生组成1个班。为保障留校学生的正常学习,学校开通部分教室网络,学生在教室内上网课,定人定桌、保持间距,每节课都有值班老师陪同,每日晨、午、晚三次体温检测……

校园封闭前,老杨每天早晚在校门口负责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秩序,课间及中午巡视学生的活动秩序及用餐秩序,其他时间在学管处整理档案,有时还要负责违纪学生的教育管理、应急逃生演练、国旗班训练……教室之外,校园里都有老杨活动的身影。如今,老杨迈进教室,站上讲台,成了21名留校汉族学生的“贴身看护”。

学生们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身处同一间教室,只能分别用自己的手机戴着耳机上网课,平日里并不承担教学任务的老杨,为了督促他们认真上网课,真花费了不少心思——

蹑手蹑脚地在教室里来回踱步,像前线搞侦察一样靠近学生身边:有没有借着上网课玩游戏的?有没有不好好听课装样子的?有没有调皮捣蛋影响别人学习的……这些都逃不过老杨的“法眼”。

“当了16年空军,在部队里什么样的士兵没训练过,这些小娃娃要是有什么小心思,我一眼就能看穿。”老杨与学生们斗智斗勇,发现不好好上网课的,直接“收缴”手机。

浑水摸鱼不成的学生急了,“校园封闭出不去,要是连手机都没了,留校生活可怎么过!”这一招果然奏效,乖乖找老杨认错,讨回手机,表示下不为例。

不顾家的“暖男”

“老杨,我想回家,我担心爸爸、妈妈和妹妹。”学生李雪艳的家位于莱西市南墅镇青山村,校园刚封闭的时候,她一直牵挂着家里,每天几次地刷着关于莱西的疫情新闻,与家人视频通话时总忍不住掉眼泪,每次都会追问父母核酸检测结果,叮嘱妹妹不要到处乱跑……脸上写满对家里的担心。

看到李雪艳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老杨一边了解情况一边开导她:“孩子,疫情是暂时的,你要相信国家、政府和医护人员,他们一定会把疫情控制住的。”

“可是,我在学校里什么忙都帮不上,每天只能胡思乱想。”

“孩子,人总要学会长大,你先照顾好自己,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安慰……”

老杨把自己当年在部队里的经历分享给李雪艳,十几年来他与家人都是聚少离多,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扛,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历练和成长。经过老杨的一番开导,李雪艳想通了,她不应让父母在照顾家里的同时再担心自己。

“爸爸、妈妈,我在学校里很安全,放心吧,疫情很快就会过去的。”又一次视频通话,李雪艳脸上的笑容多了,体育锻炼时也总能见到她活蹦乱跳的身影。老杨看着她的变化,欣慰地竖起了大拇指。

上课时“人狠话不多”的老杨,在生活中成了学生们的“贴心暖男”。封闭生活一天天过去,学生们跟老杨越来越熟,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时不时这个找他帮忙买袜子,那个拜托他买洗漱用品,甚至还挑牌子。对于学生生活上的需求,老杨都认真记录下来,与疫情防控保障队的老师们沟通配合,及时帮学生把这些生活用品购置齐全。

实际上,老杨在学校里封闭这么长时间,自己也有很多实际困难。家中80多岁的老父亲、老母亲,他只能多辛苦妻子来照顾。他开玩笑说,这是为了让妻子重温一回当军嫂的感觉。

老杨的儿子在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读大二,近期也被封闭在学校里上网课。父子俩平时常通电话,但老杨一直没告诉儿子自己在学校里封闭,怕的是儿子担心母亲在家里应付不过来。直到有一天,儿子的电脑坏了,没办法上网课,打电话希望老爸给购置一台新电脑送过去。老杨这才跟儿子道出了实情:“老爸也在学校封闭着呢。儿子别慌,你暂时克服一下困难,试着用手机上课吧。”

“服从命令,听党指挥。”作为一名有着29年党龄和16年军龄的转业军人,在老杨的眼里,个人困难首先要让位于国家、集体利益。

“老杨真厉害”

“老杨,有两下子!”玩大跳绳时,老杨一蹦三尺高,引来围观同学连连惊叹。每天一到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跑步、跳绳、打篮球、打乒乓球、扔沙包、踢毽子……操场上热闹极了,与学生们打成一片的老杨也经常被拉入活动当中。

有同学趁机抓拍,把老杨跳绳时的神态制作成了表情包,晚自习时在班级传看。课上一脸严肃的老杨看到自己被学生制作成了搞怪的表情包,不仅没生气,还忍不住笑着直夸学生“挺有才”。

学校里的封闭生活也能过得有滋有味。白天上完网课,老师们会利用晚自习开展规则意识、生命安全、尊重自然等教育活动,强化对学生们的爱党爱国教育和责任担当意识。

“老杨虽然不开飞机,但老杨是为飞机保驾护航的,保障着整个空军司令部大院的安全哪!”老杨喜欢在这个时段给大家播放《火蓝刀锋》这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顺便分享起他在空军地勤16年的很多难忘经历。

回忆起自己的军旅生活,老杨连讲带比画,极富感染力,学生们不住地鼓掌点赞——“老杨真厉害!”

利用周末时间,学校组织封闭住校的汉族和藏族学生进行了一场歌舞联欢,师生们用歌声和舞蹈表达着对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汉藏学生一起载歌载舞,此前较少交集的他们,也在这段封闭时间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等到老杨登台时,现场一片沸腾,他演唱的歌曲是《中国空军进行曲》。虽然这是他当年军旅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一首歌,但没想到旋律刚起他就忘词了。正当老杨感到有些不好意思时,台下传来阵阵欢呼:“老杨加油!”“老杨你最棒!”

热烈的掌声、欢呼声让老杨一时有些动容。与留校师生朝夕相处的这段封闭时间,仿佛又让老杨回到了当年与战友们并肩战斗的军旅生活。看着青岛疫情防控情况一天天向好,老杨也期待着,校园里早日恢复往日的热闹,听到更多的老师、同学们亲切地跟他打着招呼:“嗨,老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