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十四孝”标准是一种善意提醒

2012-08-15 11:4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苑广阔

  8月13日,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其中包含教父母学会上网,每周给父母打电话,节假日经常与父母共度等。

  新“二十四孝 ”标准,无疑是相对于旧“二十四孝 ”标准而言的,虽然有新旧之别,但“新孝”并不是对“旧孝 ”的一种割裂和对立,而是在继承中有创新,在弘扬中有发展。实际上,作为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的集大成者,旧的“二十四孝”中很多内容已经与时代出现了脱节,已经不符合新社会的新要求。因此,虽然孝道的核心内容没有变,但在孝的内容和形式上,“新孝”相对于“旧孝”,无疑是一种发展与进步。

  新“二十四孝”标准最大的进步和亮点,就在于它与现代生活紧密联系,紧贴老年人的实际生活需要,充满了时代气息。比如“教父母学会上网”“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等,就生动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而“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则意味着观念上的一种突破,以及对父母心理和精神上的关怀。这在旧“二十四孝”中,显然是不可能存在的。

  面对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二十四孝”标准,社会上肯定也会有一些质疑和争议的声音。毕竟孝道作为一种对人类道德范畴的要求,它实际上不可能有准确的标准可言,不管是旧的“二十四孝”还是新的“二十四孝 ”,对于社会起到的主要是一种提醒、倡议和促进的作用,而不是一种强制性的要求。因为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条件、情况都不一样,不能以一个标准去要求所有的人。

  实际上,即使想强制,也强制不起来,比如在新的“二十四孝”标准中的一些条款,诸如陪父母看电影,教会父母上网等等,对于一些个人、家庭和地区而言,根本就没有实现的条件,但我们不能据此说这些地区、这些家庭的人就不孝。即使是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常回家看看”入法,在公众看来,其警示意义远远大于现实意义。

  同样的道理,新的“二十四孝”标准,其对社会起到的,也主要是一种提醒和倡议的作用。我们不一定非要按照这24条标准去要求自己,也不必按照这24条标准去评判别人是否孝道,但是我们却可以把这24条标准当做一个目标,一个标尺。自己能做到的,尽量做到,自己做不到,问问为啥做不到,想想如何才能做到。如此一来,今天的我们,相比于昨天的我们,已经是“越来越孝”了。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孟祥龙]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