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中:城镇化的作用与城镇发展趋势,及对交通商务区的认识 前面那位专家他是真正的专家,我个人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到青岛
李沧区来参加这次讨论,我不是专家。因为我们单位不是一个学科层面的研究机构,这里我们只好做一个城镇化的相关的话题讨论,所以我就从城镇化层面把我们对城镇化的一些认识跟大家交流一下。
我主要讲这样几个观点。城镇化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买入高收入社会的重要力量。第二个就是我国城镇化是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发展?以城市群的主要方式向城市集中。第三个方面就是城市规模将会出现分化。第四个是城市中心区的作用会更加突出。第五个就是城市交通枢纽将是城市重要的中心区,中心区不是只有一个,可以有多个,其中交通枢纽作为城市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区。第六,就是对青岛商务区一个粗浅的看法。
首先,为什么我们说城镇化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入高收入社会的重量力量?这张图反映了经济发展的门槛和陷阱。一个国家的收入按照世界银行的分类,按照我们日常的分类也好,是三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低收入,在一个比较低水平收入的国家水平,第二个就是中等收入,第三个就是我们看到的发达国家的收入情况。毫无疑问,所有高收入国家都经历了逐步递进的过程,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进入高收入社会,很多的国家很幸运的到了中等收入,但是它没有进入到高收入社会,这样的国家很多。国际上可以看到,像我们经常说到的阿根廷,东南亚的国家像菲律宾,像我们现在说的印度尼西亚,这都是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的国家。那么现在中国是什么情况呢?中国是在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中,这个图很清楚的可以看到这一点。而且我们中国在2011年就已经进入到中上或者中高收入的国家中,就是说中等收入也可以分成两类,中国在2011年已经进入到中高收入的集团中。
那么中国要走入到高收入国家中,因为你不会只待在这样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这不是我们的目标,这也不是我们的希望。那么我们怎么到一个高收入国家去?我们觉得城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为什么这么看呢?我们看一下中国的城镇化率远低于高收入国家,我们中国是蓝色的,还有世界平均、中高收入、高收入,2011年中国的数据是51%,这跟世界平均水平是完全持平的,它远低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更加低于高收入国家城镇化的水平。这是我们看到的最直接的差距,城镇化率这么低是不可能到一个高收入国家的,你必须要达到一个跟高收入国家相类似的城镇化的水平,这是我们要做的。
但是这个做法并不是没有质疑,也不是没有不同的声音,这个说法我们在更早一点的时候,我们曾经提出这个看法之后,甚至说在很多文件或者正式说法之后,仍然遭到了一些怀疑的心理,怀疑很正常,一个观点没有争论这就说明我们没有解放思想,我们说的解放思想必须是有争论的。
现在有很多的城市规划专家,有很多的社会学者,都在争论、怀疑这件事。他们都认为这个事情的提法是不对的,城镇化只是一个阶段,城镇化不会推动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看法是城镇化跟经济发展的关系确确实实非常复杂,我们很难判断到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不仅我们是这个观点,全球很多机构这样一想的,包括这个机构也说,这个增长委员会认为原来的增长方式是不好的,差距很大,GDP的指标也不对,他就搞了一群经济学家来关注这个话题。他们2008年出了一个报告,这里面提到了城镇化与增长的关系很难说谁是因、谁是果,我们一直认为这是相互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那我们就应该坚持城镇化的主动性方面,城镇化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它有它不好的地方,但是这一点是要坚持的。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上这是有根据的,城镇化推动了经济增长,这是在经验证据上、理论上都是有证据的。理论上为什么有证据呢?因为它带动了企业、人口的集聚,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规模经济、集聚经济,这就是城镇化的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三大机制是分享、学习和匹配,我们很多人集中在一起分享基础设施,这样我们就会把所有成本摊低,可以直观的降低成本,可以面对面的在一起学习,我们尤其是学习一些没法通过正式表达的知识,通过面对面的形式来交流。还有要素市场,尤其是劳动力市场间的匹配,这样就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增长。
从中国的实践也好,还是从国外的一些发展也好,城镇确实能更好的提供教育、医疗和卫生,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总不会说一个诚实的教育、医疗和卫生比很多农村还要差,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卫生就积累了人才,有利于创新,这样的发展提高了效率。
另外,城镇化也是有利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因为在城镇里提供公共服务成本是比较低的。而且更重要的一点,城镇化确确实实是一个推进全面改革的一个方式,因为城镇化是什么?城镇化是人,人在享受城市的生活方式。人要享受一个好的城市的生活方式,必然涉及到与人相关的一系列的变化,比如土地、户籍、社会管理体制、行政体制、生态环保等等,这是真正和人有关的制度的变革,而不是我们很多别的一些局部的、单独的一些改革的措施所能达到的效果。比如说我们说开放,说自贸区,自贸区是什么?自贸区是我们开放的一个试点,它的作用很大,但是自贸区更多的是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它跟人有关的东西其实并没有涉及多少,当然它最后的演进可能还是回到人最根本的需求上去,但是从目前推进的改革措施不是这样一种全面的改革的方式。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城镇化不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唯一途径,但是它确实是一个必要的东西,不能因为我们在城镇化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我们因噎废食,这是不对的,城镇化的作用和主导性是我们应该坚持的。这是我的第一个大的观点。
人口将主要以城市群的方式向城市集中,我和林教授一样,我们从国际经验看这件事情。美国、俄罗斯和日本都是这样的情况,左边这张图是美国的情况,右边的图是俄罗斯,我没有用日本的图,日本的图大家都非常熟悉了。俄罗斯这是两个很长的城市,其实就是莫斯科和比德了(音),他们也是集中在一个少数的城市和城市群里。
这是中国人口的迁移过程,这不是最新的数据,这个数据是2000年的数据,可以看到中国过去的历史,中国的事实也是遵循了国际惯例的,中国并没有那么多的特殊化、那么多的特色。中国的人口大量从中西部到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也到了我们山东,大家也可以看到山东也是重要的沿海地区,这也显示了很多东北的人到了山东。可能因为当年很多东北人是闯关东过去的,现在又回到山东发展,都回到了沿海城市比较密集的地区。
这是我们研究的一个尝试性的研究,就是我们觉得未来在中国国土空间上会有一个相对比较均衡的几十个城市群,青岛也是很大的一个绿色群体。当然在沿海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通常所说的环渤海、珠三角这些地区之外,其实北部湾也是一个不错的地区,也是一个可以值得关注的城市群,这就是我的第二个大的看法与观点,人口将以城市群的方式向主要城市集中。
第三,城市的规模将会更加分化。过去十年最显著的特征是人口和经济向大城市快速集聚,我们可以看到,这是1990年的情况,过了20年,2010年中国的情况,1990年的时候中国没有1000万级的特大城市,但是我们到2010年1000万以上城市人口的比重已经到8%。然后我们看美国,美国1000万以上的人口占比13%。所以我们这个演变的过程是跟国际上很多国家走过的道路是在靠拢的。这有些什么因素呢?我们可以说很多,我这里也列出来了,像本身我们谈到的规模效应,还有中国很特殊,中国的城市规模是跟行政等级有关的,有这样的配制关系,也与资源有关。
但是现在有一个说法,就是服务业大发展,因为中国经济大家都知道,中国经济要转型,原来中国是制造业投资拉动,向服务业转型,向消费转型。因为这个也是国际上的结构,作为以消费为驱动,以服务业为拉动的经济,这也是国际上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我想这个可能也是这样。那么这样的情况下,大家都在讨论,这种情况下向服务业消费转型的时候,我们城市规模结构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是更多的小城市?还是更多的大城市?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看法,或者是我们看到的很多的研究,因为未来我们总是很难预测的,但是我们看到很多国际上非常有名的城市经济学家对美国情况的研究,这是Black和Henderson的研究,他们研究了美国很多的例子,他们就发现,作为市场中心的或者是服务业中心的城市,它的规模要比以前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规模到5到10倍,所以如果真正是一个以服务业为主、为结构的,这个大城市是有利的,这样服务业会向大城市集中。
因此,我们觉得在一个服务业转型的过程中,大城市会比较多,当然,这还取决于政策因素,还有很多的政策因素,这只是我们的一个想法或者是我们的一个观点,这是我说的第三点。
第四,城市规模的扩大之后,城市有很多的区域,原来大家都在说中心区是要衰弱,因为美国也经历了中心区衰弱的过程。在目前,非常、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本书是一个美国的新闻记者做了很多的研究,这本书是李福金写的,这是中国畅销书排行榜上TOP1的一本书,这本书在中国卖的非常好,他提出了很多的观点,其实除了这本书之外,在其他的一些文章中也可以看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提法,这本书上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的妙,就是分布式能源与新的移动互联的技术的结合,他认为任何一次产业革命必须有能源技术和交通通讯技术结合,两方面大的结合产生一次大的革命。他说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这样一个革命。2008年开始,是一个新的产业结构的时代,就是以分布式能源和移动互联新的英特网的方式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我对这本书的评价,这本书讲这个革命也许是对的,但是这本书讲这个革命的内容并不是新的,比他提出的更早的,因为我本人跟他交流过,我曾经问过他,我说你是不是看过中国的发改委在2008年、2009年,我们曾经在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之后,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我曾经问他。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本书的英文版比中国的发改委的这个规划要晚,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已经完整的提出了所谓的新能源、新的生物技术、新的信息技术,包括新能源汽车,包括生物科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他没有回答我的问题,我觉得他应该在他的书里著出他应该是读过中国的规划的,他没有承认这一点。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最有名的就不用说了,因为分布式能源和移动互联都是分散的,因为分布式能源能量就不需要集中供应。这里还是要看看别人的观点,十多年前,当时就有很多的学者,新的互联网出来了,我不需要到市中心挤地铁了,我也不需要跟你面对面的讨论了,我在家里办公就可以了,我不用到那么高的办公室里受那个罪,当时就说过城市会区域分散。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这个理论在一系列的文章和我们看到的世界银行的2009年的报告里,他们用很多的数据证明城市的中心区的活力依然是最强的,大量的创新性的工作和服务业都仍然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区,城市中心区的就业密度和经济产出的密度仍然在提高,提高的比郊区要快。
这是我们看到的芝加哥和克利夫兰的情况,可以看到像芝加哥发展比较快的城市是这样的情况,它的中心区发展的更快、更有活力。
所以我们的一个基本看法就是,尽管第三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我们认为是会存在、会发生的,城市中心区的作用应该仍然是非常的强。
谈到中心区,我们就回到城市的交通枢纽,我们认为城市的交通枢纽也是很重要的,城市可能有多种中心,多核结构,城市中心区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枢纽,前面林教授已经讲了非常多,也讲了很多的例子,我就不再赘述,但是我对中国的高铁建设有一个问题我要提出来,就是中国的高铁站常常建在一个新区里,当然有道理,它要通过高铁的发展带动新区的发展,但是这样会形成很多空心层,高铁的效率也发挥不出来,而不是像国外那样把高铁建在中心区,右边的图就是法国的巴黎把高铁站建到中心区。我们青岛李沧区还算是很靠近中心区的一个城区,这还是克服了我们国内在京广线、京沪线上很多的高铁站都离城区很远,我的同事说,邯郸那个东站,说从东站到市区的时间比从北京到邯郸的时间还要长,这是我们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这是我对
青岛交通商务区的个人粗浅的看法。为什么我认为潜力很大呢?第一我们从中国的经济转型来看,服务业肯定要更大的发展,其实很简单,第一个就是我们的收入增加,中等收入人均增加,因为收入增加之后,他的休闲时间也会增加,他对休闲、健康或者购物、人生享受等等,这都是服务业的一系列。另外一个过程就是制造业本身在出现服务化,这就是我们说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发展,而这是真正中国能够创新或者说可以创新甚至可以说是跟国际商接轨的,如果我们要做一些研发的环节,包括一些金融的环节,就是制造过程本身有一些服务化的过程,这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结合。我们从大的结构或者城市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在大城市中心区发展服务业的话,应该是最有承载空间的,当然我们是自上而下的看这件事情,当然具体到底会是什么样子也是需要再讨论的,只是我们从大的发展趋势来看,这应该是最有成长空间的一个方式。
而且我们看青岛本身,这是刚刚林教授提到的1小时、2小时、3小时经济圈,如果按照3个小时的高铁来看的话,青岛就覆盖了2.8亿人口,13.1万亿GDP,这比大连大很多,大连就是1亿人口,不到5万亿的GDP,从本身的覆盖范围或者说腹地也好,青岛市比大连大很多。当然,如果朝鲜半岛出现革命性的变化,国际一体化了,那当然可以跟韩国、朝鲜相通,这就是我们再讨论国际趋势的时候再说的一个话题。所以我们从覆盖范围来看,青岛是在整个北部沿海地区也好,在环渤海地区也好,是非常有潜力的一个城市。
我大概就是这样一些想法和意见,供大家参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