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冯海宁
近日,据粮商实名举报,记者调查发现,辽宁吉林等地一些粮库和粮商相互勾结,在政策性粮食收储和销售出库过程中用陈粮顶替新粮赚取差价,每吨达700元。从业10年的粮商透露,陈粮变新粮在业界已不是秘密。散发霉味、质量难保的陈粮就这样走向百姓餐桌。
由于“以陈顶新”涉及的粮库都属于中储粮,再加上这一现象严重损害国家及种粮农民利益、影响食品安全,因而备受关注。目前,吉林方面已展开调查,中储粮总公司称对反映问题一经核实,将坚决严肃查处绝不姑息。笔者以为,相关调查不能“有一查一”,在查处个案的同时,还应该对中储粮其他粮库进行明查暗访,更要对“以陈顶新”现象形成的深层原因进行充分挖掘,然后“对症下药”。
目前,中储粮直属粮库多达346家,这些粮库中有多少存在“以陈顶新”现象,值得追问。据粮商透露,“以陈顶新”在业界已不是秘密。这意味着,应该不止两家粮库在套取国家补贴。除“以陈顶新”外,是否还存在其他问题,也值得追问。
如果不是粮商举报、记者调查,这种“以陈顶新”现象还会在辽宁吉林继续存在下去。这充分说明,中储粮系统自身管理存在很多漏洞,而且粮食主管部门也存在监管漏洞。相关各方应当全面反思各自责任,对相关责任人严厉追责。
中储粮系统近些年问题频出,仅2013年就出现多条负面新闻,例如,检察机关在中储粮河南分公司系统挖出110名“硕鼠”,中储粮总公司所属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进口转基因油菜籽掺入中储粮临储库存。中央巡视组也指出中储粮“存在着基层腐败案件高发、多发”等问题。
作为一家涉及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中储粮出现这么多问题,既令人担忧这样的企业能否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也让人反思现行粮食储备体制机制是否科学合理。我国现行粮食储备体制,是以政府储备为主,具体由中储粮来操作,这种储备体制的一个缺点就是容易滋生腐败。
中储粮系统先后出现多起套取国家资金、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如果每次只查处个案,不反思粮食储备体制,不修补中储粮管理漏洞,不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不仅会陷入被动反腐局面,也会让公众对中储粮及现行粮食储备管理制度失去信任。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