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高昂的墓地价格,最低也要两万起,一边是免费的
海葬,甚至有些区还给额外补贴2000元 ,但是免费却赢不了高价。
青岛市实行海葬已经23年了 ,但是发展过程却步履蹒跚,记者从市殡葬管理所了解到 ,每年火化5万人,而参加海葬的却不到2000人,还不到总体的4%。市殡葬管理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海葬有着生态环保、节约土地等多种优点,但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入土为安”的观念一时难以消融,海葬盛行还有待时日。
A 市殡仪馆的骨灰存放量接近饱和,高档墓地卖到80万 4月1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了市殡仪馆,清明将到往这个方向的车明显增多。从重庆南路下车,在殡仪馆大门前的这条路上,一眼望去,已经挤满了前来祭祀亲人的人和车辆。
“前几年,我父亲去世的时候,经济条件有限,没有买墓地,就把骨灰放在殡仪馆了。现在我母亲身体很差,住在医院里。我想以后就给两个老人买块双穴墓 ,让老人在一起。结果问了几个地方,单穴墓价格最低的也得四万元以上,双穴墓更贵,位置还不怎么样,都是别人挑剩下的边边角角的地方。”在市殡仪馆上坟的市民刘先生这样告诉记者。作为家中长子的刘先生,不得不考虑给老人安排墓地的问题,而高昂的价格,让工薪阶层的他显得有些为难。“前几天,我特意打电话问了几个大公墓,像仙鹤陵、福海园这样的,普通位置单穴价格在45000元以上,双穴位的价格更贵。像万国公墓还算便宜的,单穴的价格也要两万元。”刘先生告诉记者,虽然买墓地的这笔钱里面包括10年到20年的管理费用,但是这样的价格也超过了他的承受范围,“墓碑、穴位、设施费、管理费、杂费及碑文刻字这些乱七八糟的费用加起来,估计买块双穴墓地,至少要花上七八万元。我觉得价格挺高的了,工作人员还提醒我说,入手越早越好,现在市里几大公墓的墓地都已卖得差不多了,新开发的地方还没有对外卖,以后肯定比现在还要贵。”
记者也咨询了福宁园、福海园、紫荆山陵苑等几处经营性公墓,除了起价在四万多元的仙鹤陵、福海园之外,万国公墓和龙凤山公墓等位置稍远的地方的价格稍微便宜些,但也在两万元以上。在福宁园的墓地销售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面积一平方米要价39800元的墓穴,今年已经涨到了5万元。工作人员透露:“这还属于低档,如果朝向要求好点,碑型复杂点,碑料好点,那么高达十几万的墓地也很多。我们采用的碑料主要是大理石,不同的价格对应不同等级的大理石,一般价格越贵,祭拜空间也就越大,碑型也更复杂。”
在龙山公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这里最贵的家族墓地售价80万元左右。“80万元的家族墓地,价钱分为两部分,其中60万元是花在土地上。采用高档大理石墓碑,墓碑最高的有2米,再加上绿化,建造供桌和凉亭,这部分费用在20万元左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虽然价格高,但是这样的家族墓地目前已经有三家购买了。
4月2日,记者接连电话问询了万国公墓 、福宁园、福海园、仙鹤陵、紫荆山陵苑等青岛几处经营性公墓,不少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别看价格不低,但卖的却一点不差。“墓地价最高到20万元以上的都有,这样的祭拜空间宽敞,墓地周围都用大理石铺设地面,更加气派。价格高的墓地来询问的还真不少,10万元以下的墓地卖的也很快,现在剩不多了,正打算扩建。”仙鹤陵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到底青岛能有多少经营性公墓?这些公墓现在的容量还剩下多少呢?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截止到2013年,全市目前的经营性墓地有11个,因为土地资源有限,现在报批经营性墓地的审批很难通过。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流传的“死不起”一说,很大原因是丧葬传统和土地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造成的,传统的入土为安需要大量的墓地,而土地稀有珍贵,殡仪馆和公墓日益饱和,这也是造成目前由市场调节的墓地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记者了解到,几大经营性公墓中,万国公墓、仙鹤陵、九峰陵,当时规划的面积分别占地110亩、870亩、200余亩,而平均每亩土地范围内只能修建150块墓,每个墓穴里可安放两个骨灰盒。粗略计算的话,全市的经营性公墓内也不过几十万个墓穴,何况近年来一些墓地的部分园区已经开始呈现饱和趋势。
和公墓相比,骨灰寄存占地少,价格也低的多,但是根据市殡仪馆工作人员的说法,如今的存放量也几乎满负荷。“咱殡仪馆这边,当时设计的存放量是9万个骨灰盒,目前已经存放了有8万个左右了,虽然每年有来取走的,但是总体上来看 ,前来存放的数量还是不断的增加,比如2013年一年就收了好几千个。假如面积不扩大,那么可以预测,不用5年的时间,咱这边就没有多余的地方存放骨灰了。”市殡葬管理所殡葬服务科科长王宏志说。
B 即便费用全免,海葬人数仍不足全年死亡人数的4%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青岛实行海葬已经有23年的历史了。“1991年,青岛开始实行海葬,当时还没有政策上的优惠,参加一次需要花费280元,市民在观念上还是有些传统,所以报名的很少,工作开展也比较难。2003年到2010年,物价部门重新核算了价格,将海葬费用上调到500元,当时参加海葬的人数依然不多。2009年,只有100人左右报名参加海葬,2010年开始,海葬开始有了补贴,将全部的费用都免去了,之后,海葬的观念慢慢深入人心,但从总体上来看,依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王宏志告诉记者。
记者从民政部门了解到,如今不仅是海葬免费,从2011年以来,青岛市 、城阳区、即墨市、胶州市、原胶南市、平度市、莱西市7所殡仪馆,都已经陆续减免了基本丧葬服务费。
在这之后,市民还能将骨灰免费存放在殡仪馆里一年。“这也就是说,如果亲人去世了,那么不仅从运送到火化,再到存放1年,这一连串是免费的,一年之后,如果参加海葬,那么整个流程都不需要花费一分钱。我们算了一笔账,火化加海葬,一共为每一个参加海葬的家庭节省下1725元。”王宏志说。
既然海葬不仅环保,节约土地,而且还是免费的,那么从实施到今天,海葬能够占到各种丧葬形式多大的比例呢?记者从相关工作人员那里得到的答案是:不足4%。“全市一年的火化人数大约5万人,免除海葬费用以来,海葬人数最多的一年也就不到2000人,这样算下来,比例就在3%~4%。”王宏志说。
4月1日,记者电话采访崂山区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的王新安科长时,他告诉记者,在全市政策基础之上,崂山区面向本区户籍的居民,还有一个补贴政策,那就是凡是将亲人海葬的家庭,再补贴2000元。但是,从2013年7月这个政策实施以来,却没有一家来报名参加海葬。
分析这种情况,王新安告诉记者,可能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崂山山地多,不少社区都有自己的集体土地、林地,亲人去世之后,埋在本社区的指定地点。第二个原因就是不少社区靠海,常年打渔的社区居民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习惯,“海葬的形式在一些渔民看来不就是有去无回,对于经常出海的渔民来说,这是大忌,所以,他们的思想观念更坚固,接受海葬更难。”
C 六成受访市民称接受但不会为亲人选择海葬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目前已经有9000余骨灰通过海葬的方式撒入大海,其中包含300余名外地逝者。“目前参加海葬的人数不到市区每年死亡人数的4%,农村对海葬更是没有什么积极性。”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参加海葬的逝者主要是知识分子、归国华侨、公务员等。每年不到4%的人参加海葬,这数字显得有些苍白,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海葬在他们眼里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又有多少人能够接受海葬?制约市民认可海葬的又是那些因素?就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随机采访了30位市民。
调查发现,3位市民表示,在最近一两年时间里,就准备为去世的亲人办理海葬,9位市民表示,还是希望可以将去世的亲人按照“入土为安”的传统方式下葬,另外18位市民告诉记者,自己内心其实接受海葬,只不过因为家里老人的反对,或是迫于亲属的压力,所以家里去世的亲人依然安葬在公墓,或是怀念堂里。
“都辛苦劳累了一辈子了,难道到去世的时候不该有个地方安葬吗,如果连块墓碑都没有,子孙到哪去祭奠,时间长了,是不是我们这些老辈的人就让后人忘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民张兰这样告诉记者,她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持有“入土为安”观念的市民的观点,“入土为安”是对先辈的尊重,也是后人凭吊先辈的地方,所以,即便是价格高,咬咬牙也要厚葬。如果随便处理了,心里总是不舒服。
和这种“人活有房住,人死有墓埋”的根深蒂固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记者的问卷调查中发现,更多的人其实更接受海葬,约占6成,但是因为海葬观念的普及程度和舆论压力,他们还是无法替亲人选择海葬。
“其实我和我老婆是接受海葬这个方式的,在选择怎么安葬的事上,花钱多少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方面,主要还是觉得现在海葬是种更好的安葬方式,现在人的环保意识都强了,海葬的意识也应该跟上。但是就算是我们这辈人认可海葬,可是眼下家里六七十岁的老人并不像我们这么想,他们还是希望入土为安,”家住市北区,今年四十岁的市民赵安海这样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虽然自己这个年龄段的人,从内心可以接受海葬,但还是受到长辈和邻里传统观念的压力。“如果只有我们这么安置家里的父母,我们家邻居或是亲戚听说了,会不会认为我们抠门,不想给爸妈花钱呢?这样的舆论压力,我们实在是承受不起。所以,现在还在看看周围其他人的态度吧,等到观念普及了,舆论压力小了的时候,事情就水到渠成了吧。”
D 专家:制定政策虽易,打破观念需时间 记者采访了解到,“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记者从殡仪馆相关工作人员那里了解到,其实将骨灰存放至殡仪馆或怀念堂,收费并不高,免费一年之后,每天只要5毛钱,可多数市民还是不愿意将亲人骨灰寄存在这临时存放,一旦有了条件购买墓地,仍会选择让逝去的亲人入土为安。“观念是长期形成的,根深蒂固,不像是政策,一旦有可以跟进的地方,可能一纸公文就能填补,但是观念的改变还需要一步步的来。”市殡葬管理所副所长魏常彬说。
市殡葬管理所殡葬服务科科长王宏志告诉记者,化解丧葬矛盾,大趋势就是借助生态葬,而在以海葬和骨灰寄存等为主的生态葬中,海葬无疑更能解决问题,“对于咱青岛来说,海葬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光有730公里的海岸线,还有大小49处海湾、60多座岛屿,对于出门能看到海、感受得到海得市民来说,魂归大海亲近自然,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而且海葬的环保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说,土葬的这些,每年清明前后,子孙来扫墓的时候,都少不了烧纸,这就是一种大气污染,现在不都关注PM2.5吗,烧纸的少了,环境自然也得到改善。”
“‘入土为安’的观念背后还有‘死人与活人争地’的隐忧”。民政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土葬这几年带来的矛盾和冲突也不少,甚至阻碍了一些重要城市规划的顺利开展。“比如山头综合整治碰到了‘难迁的坟头’,怀念堂的建设遭到周边人的集体抗议。引发的社会矛盾和不安定因素也令相关部门很头疼。”
王宏志告诉记者,实行海葬可以最大化节约土地,普通一亩墓地安置150个逝者骨灰,如果按一年撒海骨灰1500个计算,每年可纯节约土地10亩,这个数字很可观。在家属的花费上,骨灰撒海本身是目前最节俭的丧葬形式,不用花任何费用,如果骨灰寄存或购买墓地,家庭支出也是个大问题。
从2010年10月起,本市开始对本市常住户籍死亡居民骨灰撒海的丧属免收费用,包括行政审批、人工装灰、车辆护送、租船、鲜花等。正常情况下,骨灰撒海每年组织两次,分别是每年的清明节和农历十月初一。报名数量多时,视情增加次数。丧属可拨打电话84961560、84884444联系。
文/图 本报记者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