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40年 昔日"独木桥"今朝"成人礼"

2017-06-05 10:54   来源: 东营网-黄河口晚刊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挤独木桥”改变人生

  被采访人:王兆军 高考时间:1987年

  



  弹指一挥间,离1987年参加高考已是30年。谈及自己在1987年7月参加高考的经历,现在在东营供电公司工作的王兆军心里涌动着很多回忆。

  “我们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那时候还没有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适龄学生多到要进行高考预考,我们那一级理科班里筛选出了二十多个同学去参加高考。”王兆军说。当时班里的很多同学都住校,因为他家离学校近,所以每天都是骑自行车上学。“比起那些住校的同学,我还是幸福的,那时候的生活条件和现在直接没法比,虽然不再为吃犯愁,不过也鲜有家庭为了高考加饭加菜。一日三餐都在家里吃着普通的家常菜,也没有进补其他营养品。” “1987年,高考的夏天,天气很热。记得已经进入农历七月,我和二十几个经过选拔的同学来到了利津县城,我们提前一天住下,住到了镇政府招待所,在招待所的两个大会议室里放着二十多张床,没有蚊帐和风扇,晚上蚊虫多,天气又热,有的同学被热醒或是被蚊子咬醒,跑到别的房间去睡觉。”王兆军说,天气太热了,高考的夜晚我们都无法入睡。王兆军所就读的马场中学不是高考的考点,黄河以北的学生都是去利津一中参加高考。他参加高考的时候,大学本科、专科和中专一起招录,他们参加高考的二十多个同学里有4个考上本科院校的,还有几个读专科的。那一年马场中学考得还不错,不过那时候的整体录取率很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不少人选择了学医,而王兆军在报考志愿的时候选择了山东工业大学,学的是电力系统。“我选择这个专业完全是受我父亲的影响,我父亲读的中专,也是学工科的。那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报什么院校什么专业,没有现在这么多的信息,知道的专业也非常少,有的同学就因为专业没有选好落榜了。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普通中国人来说,再也没有一场考试比高考更能影响命运的了。”(记者李玲)

半岛客户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